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SAAG)在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再出血预测中的价值,并且评估SAAG与门静脉压力梯度间的关系,确立SAAG预测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阈值。 方法:选取经B超、CT及胃镜等检查明确诊断为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并发食管胃底静脉出血的患者36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3例;中位年龄52岁(33-65岁),全部患者符合2000年9月修订的第十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肝硬化的诊断标准。其中肝炎后肝硬化32例,酒精性肝硬化4例。入院时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1例,B级23例,C级2例,手术前全部患者肝功纠正至A-B级。全部患者均行“脾切除+选择性断流术”。 研究指标的测定:1)SAAG及门静脉压力梯度(PPG)的测定。手术当日抽取患者静脉血标本,术中做左上腹肋缘下或左侧腹直肌切口,进入腹腔留取腹水标本,分别行血清腹水的白蛋白测定,计算出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血清腹水白蛋白梯度=血清白蛋白浓度一腹水白蛋白浓度)。切除脾脏,游离胃后和左膈下血管,将胃冠状静脉进入近端胃和下端食管的穿支血管离断,仅阻断门奇静脉间在近端胃和食管下端的交通静脉。对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在腹膜后形成的及脐静脉腹壁浅静脉形成的门体交通支尽量予以保留。术中由胃网膜右静脉插入静脉输液针至门静脉,近端结扎,然后将远端连接压力延长管,接至压力感应器,后者连接监护仪,由此直接读取压力值。分别记录脾切除前、断流术后的门静脉压力。术中行中心静脉置管记录患者脾切除前、断流术后的中心静脉压。计算出患者术前术后的门静脉压力梯度(门静脉压力值-中心静脉压)。术后待腹腔引流液清亮时,除外有腹腔感染并且无腹腔内出血(术后4-5天),抽取静脉血,并留取腹水行静脉血及腹水的白蛋白测定,计算出SAAG。2)门静脉宽度、门静脉血流速度及肝功能、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测定。术后对患者追踪随访36个月,期间发生过呕血或经内镜证实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患者归为再出血组,至随访结束时未发生过出血的归为未出血组。再次出血者,出血即时行门脉的血管多普勒检查取得门脉宽度及平均血流速度;在B超定位下的腹水穿刺后行肝功能测定,计算出SAAG;血凝检查,取得APTT值。未出血组至随访结束时行上述同样检查。 统计学分析:运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门脉高压症患者并食管胃底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对患者手术前后PPG和SAAG的变化值行直线相关分析。构建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获取预测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准确度的最大截点值。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本组3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死亡2例,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死于腹腔大出血。5例发生门静脉血栓。随诊中有11例患者出现再次出血,出血时间为术后28-35月。23例未发生出血。非条件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AAG、APTT是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再出血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表明SAAG和APTT是独立的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再出血危险因素。患者手术前后SAAG变化值与PPG变化值存在正相关(r=0.84 P<0.01)。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SAAG>17.8g/L是预测门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参考值,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9%(10/11)和65.2%(15/23)。 结论:SAAG能客观真实反映门脉压力梯度的变化,从而可以作为一种预测门脉高压症断流术后再出血的生化学指标,且操作简单,经济实用,适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