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以杨树达古文字方面的学术成就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和文献实例的结合分析,系统地总结论述了他在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方面的研究成就,并对他的古文字考释方法理论进行了一些探讨。全文共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章,叙述杨树达其人及其学术贡献。首先对杨树达的生平进行了简单介绍。杨树达(1885—1956),字遇夫,号积微,湖南长沙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和史学家。早年受学于朴学大儒.在传统小学方面基础深厚,又加之留学日本,学习了西方文法学与语源学,故而能够学贯中西,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风格。他被认为是当时有重要影响的学者之一。其次,对杨树达的学术成就进行了基本概括。他毕生沉潜学术,勤于著述,在文字学、语法学、修辞学、甲骨金文学、史学文献学等方面均卓有建树。第三,概述了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对杨树达学术的研究情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曾有一些学者研究并发表过一些文章,简略地介绍过杨树达的语言文字学贡献和语源学思想与方法。此后,学术界对杨氏的研究似乎停滞了一段时间。近些年来,学术界又重新审视他的学术成就和地位,逐渐将崭新的视角投向他及他的著作。于是,研究杨氏及其著述的文章渐渐增多。这些论文越来越多地倾向于从微观入手,从细处着眼,希冀在论说、质疑中,较前说有更大突破和创新。第二章,论述杨树达的甲骨学研究成就。一是,他的甲骨文字考释成就。既有他首先考释而经后人承认为确考的,又有对已识之字的新解。杨树达将甲骨文与传世文献结台研究,考释出许多字的形、义。考释方法和成果都很有代表性。然后,笔者循着一些学者的有关论说,对杨氏在某些个文字上的考释进行了疏解。二是,词义探求方面。杨树达不仅重视认识某形之谓某字,而且重视某字用作某词以表示某义。这也是他探究词义的一大特色。还有,他揭示甲骨文中“词无定义,虚实随其所用”的现象,对词义的精细分析等。三是,语法研究方面。杨树达积极钻研,并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研究见解。比如,指出甲文中之先置宾辞、“星”之名动同词、“受”兼授受二义、揭示虚词及倒文现象等情况。第三章,论述杨树达的金文研究成就。杨树达晚年致力于金文的研究,诠释了314器的铭文,颇有新意,贡献突出,为学人赞赏。他在金文研究领域的成就大致可分为文字研究成就、词汇研究创获、语法研究成就三个方面。在文字研究成绩中,重点有文字考释、异体辨识、字形演变缕析、破通假四个分类内容。在词汇研究上,重点在词义的考究方面,注重在宏观理论的指导下,深入把握单个词义的纵向系统性,通过对词义的系统分析,揭示词的本义、引申义。语法研究成绩重点有句读研究、施受同辞、虚词辨识等。第四章,对杨树达考释古文字的方法进行了一番探讨。杨树达治古文字的方法理论,能充分照顾到古文字的形、音、义三者的关系,有相当的科学性。他将铭文释读的理论更加系统化、具体化,提高了文字考释的可操作性,不仅推动了现代古文字考释理论的建构,而且促进了单个古文字考释的具体实践。独具特色的五点:一是杨树达在古文字的考释方法论中引入传统的训诂学方法,这是他的最大特色;二是,对文字的考释既重视“义合”也重视偏旁分析;三是,能够利用传世文献的辞例校核释字;四是,利用卜辞文法推敲释字;五是,据古习俗释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