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认定研究

来源 :西南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746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是用人单位取得单方解雇权的法定情形之一。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精准厘定,既有助于引导用人单位合法行使单方解雇权,亦有助于辅助审判人员依法裁判,在具体案件中贯彻公平正义。然而,关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现行法律仅规定其法律后果,即用人单位有权解雇在调岗、培训后仍然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者,却并未明确框定不能胜任工作的边界。关于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认定,主要见于《劳动部关于若干条文的说明》第26条以及18号指导案例。前者认为,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包括:劳动者未能依照劳动合同约定完成工作任务;劳动者未能完成与同工种、同岗位人员相当的工作任务。后者则指出,不应当将绩效考核居于末位视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然而,上述认定规则仍然存在诸多缺陷,对于何为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如何认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现行认定规则难以给出明确阐释。此外,在提倡引入实证分析以革新法学研究范式的背景下,2016年12月,董保华教授以“从大数据角度看‘不能胜任’诉讼与绩效考核之间的冲突与协调”为主题作发言。根据其研究成果,在适用不能胜任工作解雇规则判定用人单位解雇行为的合法性时,多数法官倾向于作出用人单位解雇行为违法的裁判结果,这一裁判取向几乎使得不能胜任工作解雇规则名存实亡。在该项研究结论的影响下,劳动法学者相继对不能胜任工作解雇规则展开实证研究。但是,多数实证研究成果局限于探究不能胜任工作认定与用人单位解雇行为合法性间的关联关系,对于不能胜任工作认定规则本身则缺乏细致考察。鉴于现行不能胜任工作认定规则的模糊性以及相关实证研究的局限性,本文认为,欲规范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的认定过程,保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必需考察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与法院对现行认定规则的实施现状。因此,本文以实证分析方法为主要研究方法,随机选取100份不能胜任工作解雇纠纷裁判文书,并对研究样本反馈的信息予以分析、处理。除引言、结语外,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认定的基本规则与实施现状。本部分首先对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认定的基本规则予以介绍,包括不能胜任工作认定的立法概况、指导案例;其次,通过实证分析方法考察不能胜任工作认定规则的法律实施现状,包括诉讼双方主体对不能胜任工作认定规则的理解情况、人民法院对不能胜任工作认定规则的适用情况。第二部分为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认定的困境揭示。本部分主要基于第一部分的实证考察结论,结合理论争议,揭示不能胜任工作认定的两大困境。一是不能胜任工作的认定标准模糊,主要表现为未能区分不能胜任工作的原因标准、未能明确不能胜任工作的行为标准、未能涵盖不能胜任工作认定的其他工作依据。二是人民法院怠于行使裁量权,这一审判现况将难以发挥司法能动作用、违背解雇保护制度、不利于规范用人单位管理权。第三部分为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认定的完善建议。本部分在充分揭示当前不能胜任工作认定困境的基础上,结合劳动法理性,提出三方面完善建议。首先,应构建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认定的规则体系,即以“劳动政策+司法解释”模式明确不能胜任工作的认定标准及认定程序;其次,应明确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认定的具体标准,即明确不能胜任工作的认定标准为原因标准、行为标准、工作标准三方面;最后,应完善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认定的司法程序,即加强法院对不能胜任工作认定过程中裁量权行使的重要性认识、统一法院对不能胜任工作认定证据的审查范围。
其他文献
时变矩阵求逆问题广泛出现在现代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特别是自动控制和信号处理领域,时变计算问题的求解是其中的关键步骤。目前已有的求解矩阵逆的方法大多为适用于静态矩阵的数值迭代方法,在应对带有时间系数的矩阵时存在时间复杂度较高,计算的时效性较差等问题。另一方面,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出现在信号分析、图像处理和机器人控制等工程应用中的问题可以被建模成复数时变问题,其中较为常见的就是复数时变矩阵求逆。由于
超短脉冲动力学在光子学技术应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例如高阶孤子分裂、共振辐射和超连续谱的产生等。基于孤子色散波动力学的光纤光学视界的模拟引起了学者们的研究兴趣。当强度不同的两束脉冲共同传输于光纤中并发生碰撞时,强脉冲感应的折射率变化将影响探测脉冲的运动轨迹,探测脉冲被反射并经历波长转换。这种光纤中由双脉冲碰撞引起的频率转换可以理解为四波混频行为。当新频率分量与高阶孤子分裂辐射出的色散波在时域上重叠
本文基于国内某自主品牌八挡AT(Automatic Transmission)自动变速器的各项参数要求,对其电液控制系统的液压原理图进行设计,根据设计好的液压原理图搭建电液控制系统并进行仿真分析;然后在仿真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各主要零部件进行了重新设计开发,并制作了相应的电液控制模块;最后,对该控制模块样件进行了台架试验验证。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详细介绍八挡AT自动变速器的结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根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编码器-解码器框架的成功应用极大地提升了图像语义描述的性能。然而,现有模型的高性能主要依赖于标注数据的类别和风格,一旦迁移到不同的场景下,性能往往急剧下降。虽然以对抗学习、双流学习为代表的跨域图像语义描述技术通过缩小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图像语义描述的迁移学习问题,但其性能仍不能令人满意,主要原因如下:首先,现有的方法主要关注于缩小
功能性前噬菌体可以整合到其宿主的染色体中或以潜在的附加型DNA形式保留在内并影响宿主菌的遗传复制,该前噬菌体在细菌毒力的获取和增加中起重要作用。随着最近发布的成千上万的细菌高通量测序数据,研究人员越来越有兴趣研究前噬菌体与宿主之间相互依存的影响关系。基本任务之一是预测功能性细菌并进一步地提取宿主菌中的前噬菌体全序。但是,没有现有的工具可以从细菌基因组中识别出功能性前噬菌体。为了减少成本并避免繁琐的
随着能源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风能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在世界范围内受到瞩目,风力发电机的客观条件使其容易遭受雷击事故。过电压和大电流会威胁设备和电源的正常运行。雷击是威胁风机安全运行的一个重要因素。当雷击风电机组时,大的浪涌电流流过机身,引起风电机组的暂态电位升高。然而,目前对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组防雷研究还很少。本文以垂直轴风机中具有代表性的达里厄Φ型风机为研究对象,对垂直轴风机的建模及防雷进行
空调设计用室外计算参数主要包括一天逐时的干、湿球温度和太阳辐射照度,是空调系统设计的重要基础参数。我国现行空调设计用室外计算参数存在着一定局限性:参数选择过程中忽略了气象参数的同时发生性;参数选择过程中简化了热传递过程;设计日构造过程中忽略了干、湿球温度的变化规律和太阳辐射的影响。以上问题导致空调设计负荷偏大,同时发生设计日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问题。然而,为了满足现阶段空调系统的设计精度要求,对
飞行器在大气中运动存在着由于大气环境、总体参数、控制偏差等相互耦合的复杂不确定性,造成飞行器飞行状态参数存在不确定性。单独考虑这些不确定性因素时对飞行器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但这些因素相互耦合时可能使飞行器发射失败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安全事故。经典的安全系数法是直接使用这些参数的均值,但其计算结果没有充分考虑不确定性因素。本文发展了一套高效准确的不确定性传播流程,实现了对飞行器设计参数到运动中状态响应的
排灌泵站作为流域内排涝、灌溉、防洪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水力基础设施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国家大力开展泵站节能改造工程以及排灌需求的增大,小流域内智慧泵站数量不断增加,小流域大量分散式智慧泵站需要群体协同调度运行以兼顾排灌任务要求和运行经济性,在汛期缺乏有效的群体协同运行可能产生河道堤坝溃决的隐患,而大规模智慧泵站群的协同调度是一个涉及多泵站、多机组、多能源系统,包含多种约束的复杂问题。在此背景下,本
序结构、拓扑结构和代数结构并称数学中的三大母结构,三大结构的相互交叉与融合极大地推动了数学本身的发展.Stone对偶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M.H.Stone在研究布尔代数和分配格的拓扑表示时建立起来的,该理论揭示了序结构和拓扑结构之间的深刻联系,使得利用序理论研究拓扑的方法日趋成熟和完善,同时也为利用拓扑空间理论研究序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基于M.H.Stone的工作,各种格序结构的拓扑对偶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