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心理契约理论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是管理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所谓心理契约,在狭义上是指员工对组织与员工之间相互责任义务的信念系统,包括员工责任和组织责任两个方面。几十年来,西方心理学家对心理契约的概念、内容、结构、类型和契约违背效应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并且已经成为指导企事业组织改进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 近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开始对心理契约理论进行引介和初步的本土研究,但研究对象比较单一,实证研究成果很少。本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研究采用自编心理契约问卷的方式,综合运用了测验法和多种统计分析方法,首次选择中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公立中学教师心理契约的内容、结构维度、分类,以及心理契约违背与教师工作倦怠等因素的关系,目的是为我国正在进行的中学教师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本研究由四轮测验组成:第1次测试样本容量为154人,用于心理契约问卷的项目分析和问卷修改;第2次测试样本容量为215人,用于心理契约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分析;第3次测试样本容量为436人,用于心理契约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和聚类分析;第4次测试样本容量为288人,用于探讨心理契约违背与离职意愿、工作倦怠之间的关系。 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1) 探索性因素分析(EFA)和验证性因素分析(CFA)的结果显示,中学教师心理契约的员工责任和组织责任都包括两个因子:现实责任和发展责任。在员工责任问卷中,现实责任因子包括5个项目:按时上课、遵守道德、团结合作、保证质量、提高能力;发展责任问卷包括5个项目:出谋划策、服从安排、临时加班、忠诚学校、维护秩序。在组织责任问卷中,现实责任因子包括7个项目:子女就学、业务指导、参与管理、提供住房、减轻压力、保障假日、改善条件;发展责任问卷包括7个项目:岗位培训、福利待遇、个人发展、正常休息、采纳意见、公正评价、尊重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