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资本市场上,信息不对称问题始终难以解决,因为信息使用双方掌握信息程度的不一致能够使企业在隐秘状态进行利润操作,而大部分上市公司采取的行为多为盈余管理行为。与财务舞弊不一样,盈余管理作为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禁止的“擦边球”行为,分为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两种操作类型,尤其是盈余管理中隐藏的较难识别的具体行为给资本市场的信息交流带来了许多障碍。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经历不同阶段,大致可分为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在不同周期下企业的当期目的会发生改变,但都是以盈利为公司的最终目的,为了这一目的企业在进行盈余管理时就存在不同动机,动机不同采用的手段就会发生变化。本文采用文献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对考虑企业生命周期下不同盈余管理行为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的基础上,阐述了盈余管理、企业生命周期和非经常性损益等相关概念和信息不对称等相关理论基础,收集沪深A股制造业1348家企业的相关数据,借鉴修正Jones模型、Roychowdhury模型利用经济数据分析软件Stata 14.0与SPSS 23.0对盈余管理行为存在性进行检验,对相关因素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并以南方风机股份有限公司为例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后果。本文结论如下: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盈余管理行为,会利用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调节收入与利润,但在具体企业生命周期阶段,采用的类别水平会发生变化,在成长期资本积累阶段企业为了吸引投资会进行向上的应计盈余管理与较低程度的真实盈余管理,成熟期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在营运较好时出于合理避税的动机,企业会进行向下的应计盈余管理与较高程度的真实盈余管理,此时盈余管理行为水平会达到周期的最高点。衰退期企业经营出现下滑,避免被ST退市会出现较强的盈余管理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