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道艺发微——论东方文化之显豁

来源 :北京体育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9867459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万千修身术,它们或昙花一现,或绵绵流淌;或偏居一隅而孤芳自赏,或铺展开来而庸俗化,等等,不一而足。惟武学一脉,自近代因道艺彰显以来,打破了时空之束缚,融道术为一体。习练者既可以娱手舞足蹈之乐,又可以从中感受道之弥漫气息,道艺之主要功用孙禄堂先生言:习此艺者,非欲以艺胜人也,致使仁人养其浩然之气,志之所期,力足赴职,如是而已。 但是,此主旨在近现代以来并没有被作为主流来阐释,甚至屡屡被牵入歧途。伤痕最深处在于建国以后,把武学纳入到体育的范畴中,半个多世纪以来,其弊端愈来愈明显,学者亦多有察觉,,,但是,鲜有认识到其弊端之根源在于武学与体育非是今天之包容与被包容关系,甚至,作为武学完备形态之道艺,一如伍绍祖言:“它有许多的内涵,超过了一般的体育概念。它与西方体育处于不同的层次。武术应属于高层次的科学,高于一般的体育”。在形而上之层面上,道艺的内涵要比体育之内涵丰富得多,此源于二者之依附的文化母体之体系略有差异。东方文化是知行合一之体系,其中天人合一,物我一体是一个真实的呈现,是含阴阳为一之圆融文化体系,故,道艺亦是主客不分,虚实一体,道术交融为一之修身术。而西方文化在近现代几百年以来,特别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愈发呈现出精神和肉体分割为二的趋势,遂,天人两暌,物我不融,在此理念下的体育健身运动,大多处于形而下之器面层次,鲜有影响到精神或灵魂之深处,常此以往,难免出现如今天体育界之道德流失现象,并以此影响到武学之规范。 本论文试图从东方文化之衍承历史以及东西方文化对照的角度,阐发武林前贤遗旨,揭示武学之深层次所蕴含,并尝试打通道术之间的一隔(第三章论述),从而为天人合一、阴阳不二之东方圆融文化体系寻一立脚点(第五章论述),此一立脚点若得以牢固,东方文化则如梁漱溟先生所言:“儒、道、佛三家之学均贵践履实修,各有其当真解决的实在问题,非徒口耳三寸之间的事,不掌握此点,不足以言三家之学”。再依此反观道艺,则如任海先生所言,武学是东方文化的一个缩影,亦是天赐奇葩。故,对于道艺,我们应如周敦颐先生之赏莲观,固不可“亵玩”为体育之技术,它的生发以及发展,如熊晓正言,自有其本然之规律,我们应以孟圣之“拔苗助长”为警训,以及遵循老子之“治大国如烹小鲜”之格言来视待武学的进展。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这不仅是对待道艺之格局,东方文化其他成熟体系亦应如是。
其他文献
本研究的目的是考察3-5岁学前儿童的五个数数原则:序列固定原则、一一对应原则、抽象原则、基数原则和顺序无关原则的发展阶段;基数概念与基数原则的发展先后;数数与基数概念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蕴涵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其文化价值、教育内容和素材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资源。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挖掘和运用奥林匹克文化的思
本文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模式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的同时,初步探讨了影响课程设置模式形成的
五年制高职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形式,与其它类型的高职教育相比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与发展优势,因此受到了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为之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且试图推进这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当前高中生激励的不足以及中学生群体的特点,设计出更为合理的中学生学习化学激励策略。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使学生重新建立学习化学的自
孩子的行为问题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Barber等人(2005)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控制方式:心理控制是父母与孩子互动时干扰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发展的控制方式,比如通过诱发内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