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国内社会与经济的日益发展,社会总体也正在从追求经济数量的高速度增长向追求更美好生活的高质量发展转型,有关幸福感的相关学术研究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但现有的研究更多从社会、经济以及心理学层面的因素展开,从传播学以及媒介使用行为入手的相关研究尚未多见。现有的相关研究表明,媒介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用户的情感、认知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新兴的社会化媒体被广泛使用的情况下,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社会化媒体用户使用行为与个体的情感、认知以及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学术以及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微信朋友圈这一已经几乎覆盖全网民的社交应用,参照学术界对社会化媒体使用以及主观幸福感的相关研究成果,面向微信朋友圈用户发放相关问卷进行调研,并采集了489个有效样本,通过对人口统计、媒体使用状况、社会资本、主观幸福感相关变量进行测量,以及论证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对“朋友圈是否让人更幸福”这一课题给出更为实证和理性的回答。通过对相关假设进行验证,研究发现:1)微信朋友圈的媒介接触水平(使用频率、时长)与个体的主观幸福感之间呈现出了一定的相关性,但更多是负相关性,即微信朋友圈的使用频率、时长越多的用户,其主观幸福感反而越低。2)微信朋友圈用户的媒介交互深度(发布、分享、评论、互动)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存在积极的相关性。即相对多的发布、分享、评论和互动等行为,将会带来主观幸福感的提升。3)根据研究,较高的微信朋友圈媒介接触水平对个体社会关系广度有显著的相关性,同时有具体的互动行为,则会让个体在社会关系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都产生更大的帮助,从而感觉自身社会资本有所累积。同时在能累积个体社会资本的前提下,微信朋友圈使用中的互动行为(点赞、评论、转发等)强度高者,表现出了更强的中介效果,亦即微信朋友圈中的媒介交互深度程度更有助于社会资本的积累,同时其个体主观幸福感也相对较高。本研究通过微信朋友圈为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社会化媒体用户使用行为与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但相关研究所依托的理论和实践发展迅速,特别是有关主观幸福感以及社交媒体使用行为的研究,近年来随着学术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依然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目前,社会化媒体对于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制较为模糊,社会化媒体用户主观幸福感的作用机制仍存在诸多争议。已有研究关于网络社会化媒体用户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主要集中在人口学因素、人格特质、网络行为模式以及使用强度等,但因素之间缺乏整合性及统一性。另外,结合国内社会化媒体环境以及在主观幸福感方面存在本土化和跨文化差异,这些均对后续的研究提出了进一步要求,需要在日后的相关研究中加以发展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