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在中国呈现复兴之势,尤其在中国农村得到迅猛增长。本文试图通过一个东北农村社区的个案,探讨基督教传入中国基层社会,究竟会给中国社会带来一些什么样的影响?或者是否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基层社会。本文首先讨论了东北汉人社会的构成。东北汉人社会是一个移民社会,在近百年间由一些为了逃避灾乱而闯关东的关内移民所组成的。这些移民多是个体或单个家庭式的移民,在村落社会内部,父系祭祀组织并不发达,联姻反而成为移民建立社会网络的重要手段。数十年间,这些移民与当地文化结合发展出新的地方信仰,但这些信仰也没有成为整合地方社会的手段。村落社会的再生产主要依赖人们在婚礼与丧葬礼仪上的表演与互惠而进行。村落内早期移民因为先期进入村落,具有资源占有上的优势,他们对后来移民的接纳与庇护也使其往往成为地方社会的领袖,但他们的领袖地位也容易受到国家与地方政权的打压,因而,村落缺乏强有力的公共权威。这些因素导致东北汉人社会是一个的宗族不发达、而女性和姻亲的地位相对突出的父系社会。近年来,基督教在东北迅速传播,首先是一些遭遇家庭困境的中老年女性加入基督教,然后,经由信徒的亲属和其他信徒的介绍,基督教信徒的队伍逐渐扩大,从而成为村落社会内的一个重要社群。这些乡村基督教徒认真履行宗教仪礼,也使得基督教礼仪成为当地新的、重要的公共生活,从而给原有的社会和文化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本文通过对拉拉屯村民和基督教举办的婚礼和丧葬礼的比较分析,说明:至少到目前为止,基督教传入东北汉人社会,虽然存在冲击,但很难对中国固有的社会与文化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本文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中国社会信众的信仰方式决定了中国基督教的民间宗教化;二是中国东北基督教不具备提供信徒保障的强大教会组织与教会财产,信徒的信仰很多只是基于心理需要而很难形成组织性依附。因此,其影响力是十分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