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E)的纵向应变参数来评价心衰患者CRT治疗术前及术后左室运动同步性的变化,探讨纵向应变参数与CRT反应性的相关性,预测CRT短中期疗效的临床价值。更好的探索心衰患者接受CRT治疗的手术指征和预后。[方法]选择接受CRT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20例,开展为期6个月的随访,对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心电图QRS时限、心脏彩超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运动耐量(6 min步行距离)、NT-BNP等指标进行测定,并接受常规超声心动图及3D-STE分析,得到左心室整体16节段的心肌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参数(GLS)、左心室16节段的纵向应变的达峰时间最大差值(L-Max-Ts)和标准差(L-Ts-SD)。比较术前和术后上述指标之间的差异,并将以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另选取20例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年龄、性别与心衰患者相匹配。[结果]1、三组术前参数的差异比较,可见所有参数在三组间分布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结果显示,CRT应答组术前L-Max-Ts、L-Ts-SD大于CRT无应答组和对照组;CRT无应答组术前L-Max-Ts、L-Ts-SD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RS 波时限、LEDV、LVESV、NT-BNP、6MWT 在CRT术后应答组与CRT术后无应答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参数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CRT无应答组中QRS波宽度除术后3月与6月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GLS除术后3月与6月间均有差异(P<0.05),L-Max-Ts、L-Ts-SD术前与术后1月、3月、6月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CRT应答组中GLS、L-Max-Ts、L-Ts-SD各时间点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DV 除术后 3 月与 6 月间均有差异(P<0.05),LVESV、EF、BNP、6分钟步行试验各时间点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CRT应答组与无应答组3D-STI指标的比较发现L-Ts-SD术后3月、术后6月两组间有差异(P<0.05),GLS、L-Max-Ts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与无反应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ROC结果显示术前L-Max-Ts、L-Ts-SD、GLS预测CRT疗效曲线线面积分别为0.833、0.869、0.786,其中术前L-Ts-SD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69)。术前当L-Ts-SD截断值为113.5时,预测CRT疗效的敏度为85.7%特异度为83.3%。[结论]1、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逆转心肌重构,减低病死率。2、CRT应答者术前左心室心肌运动不同步性程度较无反应者差,且QRS波群时限不能完全代表心脏机械运动非同步性。3、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准确评价心衰患者的左心室心肌运动的同步性,且可以评估CRT术后左心室收缩不同步性改善情况。4、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有效预测CRT短中期疗效,且L-Ts-SD是预测疗效的有效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