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意义上隐喻被认为是一种修辞手法,并且只是语言现象。可是随着认知语言学的产生与发展,隐喻开始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莱考夫与约翰逊(1980)指出,隐喻是人类基本的思维方式,在一定意义上影响着我们的说话和行为,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本质上来看,人的概念系统是隐喻的,因此,隐喻是人类的认知工具。根据他们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隐喻根植于我们的身体经验。对隐喻含义的理解是通过两个认知域,即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的映射而实现的。由此可以得出,隐喻的本质是基于我们身体经验的从始源域到目标域的映射。天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现象,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且为人们所熟悉,因此经常充当始源域用来解释抽象概念或处境。以往对天气隐喻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情感方面。本论文作者主要通过定性研究,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中英文有关“雪”的隐喻进行了分析。作者首先通过收集和分析辞典和线上语料库的数据,概括出汉英语言中“雪”隐喻用法的异同,然后分析了两种语言中存在普遍性和差异性背后的原因。本论文由六章构成。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目的、意义和方法以及论文的框架。第二章介绍了国内外隐喻研究的现状及其成果以及天气隐喻的研究现状。第三章讨论了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尤其对其工作机制、种类和功能进行了分析。第四、五两章是本研究的重点:前一章主要运用概念隐喻理论对“雪”隐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探讨了英汉“雪”隐喻的普遍性和差异性;而后一章则对这些异同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指出:概念隐喻的普遍性产生的原因主要基于人类共同的身体体验。人类对雪有着相似或相同的生理或心理反应,这既是“雪”隐喻产生的基础,又是其存在普遍性的条件。之后,作者从不同的识解操作方式和文化环境等方面分析了“雪”隐喻存在跨语言差异的原因。最后一章总结了本研究的发现,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本研究的发现主要在于如下三个方面:一、“雪”隐喻的形成是人类认知的产物并与人类的身体体验密切相关。在两种文化里,“雪”都可以隐喻为某些抽象概念如“品质”、“困难”等。二、在英汉两种语言中,“雪”这一概念都可以构建目标概念“白色”和“纯洁”。同时,概念隐喻“雪代表数量多、忙碌状态”、“雪代表花言巧语”是英语中特有的概念隐喻,而概念隐喻“雪是困境”、“雪代表高雅的艺术”、“雪代表冷漠”和“雪代表消除”则是汉语中特有的概念隐喻。三、英汉两种语言中“雪”隐喻的相似点来源于对“雪”相似的身体体验和相似的生理基础,而英汉两种语言中“雪”隐喻的差异则来源于两个民族对“雪”不同的识解操作和不同的文化环境。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人类的认知来源于身体和生活经验这一基本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对英汉“雪”隐喻差异性的研究从一定意义上探究了其文化根源,揭示了英汉两个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