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酸发酵液萃取-酯化偶联合成丁酸乙酯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2EE_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酸乙酯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食品、香精、化学和能源等工业的短链酯类,目前主要通过化学合成法生产。近年来,由于石油资源的短缺和不可再生性以及传统化工造成的环境污染,生物燃料引起了广泛关注。鉴于丁酸酯有望成为新型的生物燃料以及人们对天然调味品的需求,微生物发酵法生产丁酸乙酯具有广阔的前景。目前已有大量利用廉价生物质发酵生产丁酸和乙醇的研究,可以通过建立简单、低能耗、低成本的方法将微生物发酵生产的丁酸和乙醇在天然催化剂——脂肪酶的作用下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丁酸乙酯。本课题对丁酸发酵液进行络合萃取,并在萃取相中直接进行脂肪酶催化丁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实现了丁酸发酵液萃取-酯化偶联合成丁酸乙酯,为丁酸发酵-萃取-酯化一体化工业生产提供依据。在萃取法分离发酵液中丁酸的研究中,首先筛选出最合适的萃取剂和酯化反应反应溶剂为三辛胺(TOA)-环己烷;然后考察萃取平衡时间、发酵液pH值、络合剂TOA浓度以及相比对发酵液中丁酸萃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以TOA为络合剂、以环己烷为稀释剂的萃取体系30min即可达到萃取平衡,发酵液合适的pH值为2-3,TOA与发酵液中丁酸的摩尔浓度比为2:3-1:1,单级萃取时合适的两相相比为1.0,多级萃取时合适相比为0.3。对萃取剂中Novozym435催化的酯化反应进行优化,首先进一步考察TOA浓度对酯化反应的影响,TOA浓度增加时丁酸乙酯的酯化产率显著下降,所以合适的TOA与发酵液中丁酸的摩尔浓度比为2:3;然后考察酯化反应的反应温度、酶添加量、底物浓度和醇酸摩尔比对萃取剂中酯化反应的影响,获得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0℃,酶添加量为8g/L,合适的底物浓度为0.4-0.6mol/L,醇酸摩尔比为2:1。在萃取剂中酯化反应优化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萃取相中Novozym435催化丁酸乙酯的合成,考察分子筛添加量对萃取相中酯化反应的影响,合适的3分子筛添加量为40g/L;最佳条件下萃取相中酯化反应5h即可达到平衡,酯化率为81.42%,体积产率为65.96mmol·L-1·h-1;酶在该体系中重复利用6次后,酯化率仍未见明显降低;为进一步研究TOA浓度对丁酸萃取和酯化的综合影响,考察了TOA浓度对丁酸发酵液萃取-酯化偶联合成丁酸乙酯的影响,TOA和发酵液中丁酸摩尔浓度比为2:3时,丁酸乙酯相对于发酵液中丁酸的得率最高,为0.65mol/mol。
其他文献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tdatus)是一种资源补充快,恢复性强,增殖潜力巨大的渔业品种。山东省自20世纪80年代三疣梭子蟹育苗成功后,逐步开展三疣梭子蟹的增殖放流活动,
为了确定颗粒在浓缩机中实现沉降的临界条件,提出了颗粒临界有效面重的概念。通过对浓缩机中的流场分析,在浓缩机沉降区,颗粒是在垂直上升介质流中做干扰沉降运动。对颗粒进
为了获得高纯单一的稀土元素,利用萃取法从盐酸体系中分离铈Ce3+和镨Pr3+。以P507为萃取剂,煤油为稀释剂,正辛醇为添加剂,对CeCl3和PrCl3进行萃取实验研究,考察了料液浓度和
以羊肚菌液体深层发酵菌丝体为原料,研究羊肚菌保健酒制备的工艺条件。对酒精发酵料水比,初始糖度进行了单因素试验,采用三元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对酒精发酵的酵母接种量、
果胶酶是一类分解果胶物质的酶的总称,其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该文综述了果胶酶的特性及其在果汁澄清、提高果蔬汁的出汁率、提取生物活性功能成分以及改善酒的品质等食品领
采用纸片法和二倍稀释法测定灰树花多酚类物质对食品加工、储存过程中常见腐败菌种的体外抗菌活性及最低抑菌浓度(MIC),并且也研究了灰树花多酚类物质的抑菌活性与温度和pH值
未来的市场营销必须连接顾客群思维,用新思维变革品牌,始终坚持品质、顾客服务,从而获得落地的价值。知悉植物医生在推爆品,源于一个微信朋友圈的小游戏:某某,你的朋友某某认
介孔碳材料可以通过不同的合成方法对其孔结构和孔径大小进行调节。具有规整结构的有序介孔碳材料可以通过模板法合成得到。硬模板方法一般采用有序的介孔二氧化硅材料为模板
中国是快速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数量居世界之首。如何发挥农村人力资本优势,留住农村地区人才,创造农业价值,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村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增长的议题值得我们深入
<正>如今,丰富孩子的语言积累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成语积累自然是必不可少。我在要求孩子们灵活掌握教材各个练习中成语的同时,又布置孩子们课外再去分类积累一些成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