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内镜下治疗≥3 cm胃间质瘤的临床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近6年来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内镜下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的所有经病理组织学检查诊断为胃间质瘤并且瘤体最大径≥3 cm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评估其长期疗效。结果共纳入261例患者,其中内镜组37例,肿瘤最大径3-8 cm,男女比例为21/16;肿瘤病理分级低危34例,中危3例,无高危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0.29±19.67月(7-76),无患者失访,术后均未化疗,术后随访2例复发,均为低危险间质瘤,内镜下均未完整切除。外科组224例,肿瘤最大径3-22 cm,男女比例121/103,肿瘤病理分级低危103例,中危75例,高危46例,平均随访时间为38.83±21.50月(7-78),53例失访,术后随访8例复发(高危6例,中危1例,低危1例)。我们可以发现内镜组治疗的患者均为中低危患者,并且长期随访只有2例患者因瘤体未完整切除而复发,因此,我们可认为内镜下完整切除中低危胃间质瘤患者是安全的,但在术前应如何判定胃间质瘤的病理级别?根据瘤体体积大小分析发现,外科组患者瘤体最大径明显大于内镜组,高危险间质瘤患者也明显多于内镜组,但内镜组无1例高危险间质瘤,而同等大小瘤体在外科组却有高危患者,这可能与瘤体体积有关。根据瘤体体积分析发现,内镜组的平均肿瘤体积为26.67±26.22 cm~3(3.75-120),均小于125 cm~3,而外科组的平均体积为273.03±609.74 cm~3(7-4114),其中有78例患者肿瘤体积≥125 cm~3(中、高危险间质瘤各占50%),而瘤体体积<125 cm~3的患者也有7例高危险间质瘤(最小体积:37.625 cm~3,最大体积:115.2 cm~3)。在所有肿瘤体积<125 cm~3的患者中,高危患者占3.8%(7/183),均为外科组;而所有肿瘤体积?125 cm~3的患者中,高危患者占50%(39/78),均为外科组。对不同病理级别胃间质瘤的术前内镜是否见瘤体表面溃疡出血及超声内镜或腹部CT是否见肿瘤表面液化进行了分析发现,二者均阳性的比率在高危组为57.1%(12/22);肿瘤体积<125 cm~3的高危间质瘤患者中二者均阳性率为60%(3/5),肿瘤体积<125 cm~3而二者均阴性的患者中高危险间质瘤占1.7%(1/60),中、低危间质瘤占98.3%(59/60)。结论内镜下切除≥3 cm,体积<125 cm~3,且无表面溃疡出血和瘤体液化的胃间质瘤,98.3%是安全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