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区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根基。“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的群众体育。”随着社区功能的加强,社区体育不单单关系着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而且肩负着建设和谐社区、平安家庭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任。近十几年来,我国社区体育发展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远远满足不了强劲的需求,因此,矛盾越来越突出。这方面的问题已经引起我国政府的重视。1997年4月2日,国家体委联合国家教委、民政部、建设部、文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对社区体育的主要任务与职责、组织管理与体制、骨干队伍建设、经费来源等都做了具体的阐述。但是,具体到社区,这些措施实施起来还有相当难度,居民旺盛的体育需求与现实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还十分突出。因此,2003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在全国选择25个社区,成立社区体育俱乐部进行试点,从体育彩票收入中予以扶持,扶持期为两年。希望“试点结束后,社区能基本建立不同类型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模式,解决俱乐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在北京市,只有两个社区被推选为试点社区,成立了社区体育俱乐部。这种俱乐部的模式,是否适合推广,有何利弊。本文从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研究:首先,从俱乐部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着手,分析俱乐部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从中发现长处和不足。其次,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进行绩效分析。横向分析,即与试点社区成立俱乐部前,体育水平相当的社区进行对比,分析社区体育发展的差异;纵向分析,即是试点社区在成立前和成立后,社区体育方面取得的成绩。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这种社区体育俱乐部运营模式的绩效。最后,本文得出结论,这种模式能很好地整合社区体育资源,有相当的优势和长处,但是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对北京市而言,只能有选择地、有步骤地谨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