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海洋上边界层作为联系大气底边界层和上层海洋的一个中间层,在大气和海洋之间的水汽、热量和动量的交换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海洋或大气模式中,需要对次中尺度过程参数化,参数化方案很多,但是较常用的参数化方案中并没有考虑到浪致混合的作用,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在已有的参数化方案中,加入波浪的影响。在本研究中利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浪致混合现象。通过对大涡模拟的数据分析发现,斯托克斯漂流的出现会产生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高分辨率海洋模式关键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的研发”(2017YF06041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南海北部物质搬运与沉积的海洋动力机制”(9112820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洋上边界层作为联系大气底边界层和上层海洋的一个中间层,在大气和海洋之间的水汽、热量和动量的交换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海洋或大气模式中,需要对次中尺度过程参数化,参数化方案很多,但是较常用的参数化方案中并没有考虑到浪致混合的作用,因此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在已有的参数化方案中,加入波浪的影响。在本研究中利用大涡模拟方法研究浪致混合现象。通过对大涡模拟的数据分析发现,斯托克斯漂流的出现会产生朗缪尔环流现象。波浪破碎会产生小尺度湍流,会增强表面速度场强度;当有朗缪尔环流时垂向下沉速度大于上升速度,但影响深度有限,涡粘性系数有明显的增大;波浪破碎产生小尺度的湍流扰动,会破坏表层朗缪尔环流现象,但在近表层以下仍会有朗缪尔环流影响,朗缪尔环流可以影响的海洋深度大于波浪破碎。在对波长,波高的敏感性测试实验中发现,朗缪尔环流的影响对波高的变化比对波长的变化更敏感。对风速进行敏感性测试,多频段波谱的涡粘性要大于单色谱的涡粘性,风速的增加使得朗缪尔环流的影响深度增加,混合层深度增加。得到一个关于表层平均朗缪尔湍流数、表面摩擦速度、边界层深度以及海水深度的浪致混合参数化方程,将该方程叠加到原有的参数化方程中,从而将浪致混合作用添加到湍流闭合模型中。将新的参数化方程代入到一维湍流模型中进行验证,并且与Papa海洋观测站数据进行对比,发现模拟的温度曲线的发展趋势与观测值基本一致,并且在夏季时可以降低模式对温度的过高模拟,冬季对混合层有明显的加深。利用统计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加入波浪影响的参数化方案,对温度和混合层均有改进。将参数化方程应用到气候模式当中,与未加波浪影响的参数化结果进行对比,发现偏差主要存在于季风区域,变化程度随着季节变化而变化,在赤道地区比较微弱,混合层偏差绝对值与风应力有较高的相关性。与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在南大洋区域考虑波浪影响的参数化实验模拟的混合层更加接近于实测值,对混合层的改进非常明显。与温度数据进行区域对比,发现对海表面温度有一定的改进。模式中考虑波浪影响的涡旋扩散率要大于不考虑波浪影响的涡旋扩散率,浪致混合的作用可改进涡旋扩散率,从而对温度和混合层的模拟有一定的改进。
其他文献
2011年10月28日搭载于美国SNPP卫星平台上先进技术微波探测仪(ATMS)成功发射至预定轨道。ATMS是一种跨轨扫描仪器,具有22个的通道,频率范围从23至183 GHz,可以用于在晴空和多云的条件下大气温度和湿度反演研究,这对热带气旋等灾害性天气的监测与预测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对ATMS观测资料的地理定位误差、定标精度进行了评估,并利用误差校正后的资料对大气温度进行反演,文章主要内容和结论如
低能见度天气会造成交通事故,危害人身健康。对低能见度天气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本文利用多地基遥感设备对雾、霾和沙尘暴等低能见度天气进行了长时间联合探测;通过分析各气象要素的结构特征,总结了雾和霾的概念模型和形成机制,研究了毫米波雷达探测沙尘粒子在理论和应用上的关键问题。为了得到雾、霾天气更精细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大气垂直结构,本文选择了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为探测地点,利用微波辐射计、风廓线
京津冀地缘相接、水脉相连,同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受自然环境演变、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区域水资源匮乏已成为阻碍京津冀协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系统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京津冀区域水循环和水资源演变特征,以及气候变化对京津冀区域水资源变化量的影响,提出了该区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对策,对实现京津冀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1960~2015年共56年京津冀
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人口集中在城市居住、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地区的能源消耗也稳步增加,由此带来一系列的气象环境效应(如:城市热岛效应)及其相互作用过程,日益受到关注。本文以北京为研究区域,主要利用考虑室内外能量交换过程的多层城市冠层方案(BEP-BEM,Building Environment Parameterization-Building Energy Model)
近几十年来,中国空气污染非常严重。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对人体健康有不利影响。然而,有限的研究调查了PM2.5、O3的对中国的大城市上海的死亡率、门诊量的影响。对于PM2.5来说,对人体危害最大的PM2.5组分及其来源仍不清楚,故无法准确量化细颗粒健康危害程度。另外,同时计算未来排放,气候和人口变化时,量化中国未来的PM2.5和O3浓度变化及其健康影响非常具有挑战性。
近几十年,人类航空事业蓬勃发展,深空探测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近地空间高能粒子辐射环境对人类航空航天活动的影响日益凸显。高能粒子在行星际空间中加速与传播的研究愈发受到重视,并已成为日地空间物理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行星际空间中充斥着多种高能粒子,包括太阳高能粒子(Solar Energetic Particle,SEP)、银河宇宙线(Galactic Cosmic Ray,GCR)、异常宇宙线(
全球气温变化能够引起地球系统的剧烈变化,一直以来是气候研究领域的重点和热点,备受各个国家和政府的关注。本文利用多套气温观测资料、再分析资料以及多模式资料,分别从年代际和年际时间尺度上探讨了几个海温主要模态对全球气温以及北极冬季气温的影响。首先探讨了年代际海表温度主模态对全球增暖速率和北极气温的调制作用;随后,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分析了ENSO复杂性对全球气温和北极气温的影响。论文主要结论如下:(1)全
与周围陆地相比,湖泊具有低反射率、高比热容、低地表粗糙度和充沛的水汽供应等明显差异,并通过与大气的能量、水汽和动量交换,从而对局部天气和区域气候产生影响。因此,湖泊过程在区域模式中的准确表示,对于真实描述湖泊-陆地-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提高数值模拟和预报能力十分重要。当前区域模式中的湖泊模拟存在如下关键科学技术问题需解决:一是区域模式通常使用预先设定的湖表温度或者交互的一维(1-D)模型对湖泊进
岩石圈磁场是地磁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反映地壳及上地幔中磁性岩石的分布特征。在岩石圈磁场模型中,根据模型阶数划分的水平波长可以反映岩石圈磁场特征的分布尺度。如何结合不同数据集来正确计算岩石圈磁场模型中的长波长部分(大约波长200km—3000km)一直是地磁场研究的热门问题。高精度的岩石圈磁场模型在对地球物理勘探、地质构造、地磁起源、地球演化以及空间天气等地球物理学研究中都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具有
表面重力波位于海气界面处,能够通过调节海气之间的动量通量间接影响上层海洋,一方面,表面重力波能够改变大气下垫面粗糙度长度,影响大气的动量输出tair;另一方面,波浪演化过程中对动量的吸收或释放控制着进入海洋流场的动量通量toc。此外,表面重力波还会通过波流相互作用直接影响海洋上层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结构,其中斯托克斯漂流理论是波流相互作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海洋环流模式中越来越多地考虑了波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