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期望赢得国际社会的理解与认同,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人民也迫切想要了解中国,因此,对外宣传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而中文政治文献的英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一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因其内容的权威性、全面性和指导性历来倍受国内外各界人士的关注,特别是其英译本是国外读者了解中国最新国情和发展动态最权威的窗口之一,其翻译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国外读者能否准确地理解中国的国内政策,影响到中国文化能否顺利地“走出去”,进而影响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因此,对其英译的研究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在英美霸权主义和“通顺翻译”长期占据西方翻译史的主流的历史背景下,美籍意大利著名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提出“存异伦理”,反对“同一化”,主张通过采用“少数化翻译”策略在译文中释放“语言剩余”,保留并彰显原作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从而塑造源语民族的文化身份,在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报告》翻译的实质是向国外受众传达中国声音的文化交流活动,其中存在不少语言,文化,意识形态等“异质”因素,其协调势必逃不开道德伦理的束缚。本文以韦努蒂的存异伦理为理论视角,探究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策略,不单单落脚于归化、异化何者更能忠实传达原作的翻译方法选择的问题,而侧重从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的高度来看待翻译策略问题,主张对待文化他者应采取的正确伦理态度——尊重差异,通过采用归化、异化翻译策略在译文中释放“中国英语”来凸显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以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从而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本文首先探讨了存异伦理和政治文献翻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发现很少有学者将存异伦理用于指导政治文献的英译,从而为《报告》英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其次构建了论文的理论框架:韦努蒂的异化翻译理论是一个以“异化”为核心,由最初的文本层次上的翻译方法上升到翻译与社会、政治等“大文化”层次上的“求异”的伦理道德态度的动态发展的理论体系。此外,对《报告》的文体特征及英译影响因素也进行了描述。最后,通过文本分析,阐述存异伦理和异化翻译如何在《报告》英译中得到贯彻和体现,进而提出《报告》汉英翻译的翻译策略以供参考。 研究表明:在《报告》汉英翻译中应秉持存异伦理,在文化层面上应采用异化翻译策略,而考虑目标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在语言层面上应进行归化处理,以更好地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提升“软实力”,突显中国的文化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