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脏疾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南方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gli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特征是免疫系统异常活动,针对细胞成分产生一种或多种自身抗体,表现出不同临床症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免疫系统中的多种失调以及狼疮遗传和表型的异质性,非特异性临床特征增加了诊断难度,同时也延误了狼疮治疗的最佳时机。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性激素增加了女性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易感性[1],导致女性红斑狼疮的患病率是男性的9-10倍[2,3]。心血管系统损害是狼疮最常见的靶器官损害表现之一。20世纪50年代,因缺乏对SLE的认识,导致红斑狼疮的5年生存率不到50%。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SLE的生存率发生了很大改变,目前已超过90%[4,5]。虽然医疗技术的发展提高了狼疮患者的预期寿命和生活质量。由于狼疮患者生存率的提高,也增加了心血管疾病和感染等共病导致的死亡比例。尽管近年来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理基础和部分危险因素的认识有所进展,然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确切发病机制仍不为人所知。近年来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血管风险和高水平的传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吸烟和肥胖等)、炎症、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治疗有关。此外,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活动性、持续时间不仅和心血管疾病的负担相关,还增加了死亡率[6]。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之外,系统性红斑狼疮本身也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并且相互影响,可加重病情。因此,在这种免疫复合物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中,心血管风险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一个严重特征。对于心血管疾病进行早期监测和有效管理可能有助于狼疮合并心血管合并症的患者。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脏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探索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血管疾病易感性的危险因素和干预靶点,为降低狼疮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提供临床依据。研究对象及方法:收集2006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风湿免疫科就诊,因系统性红斑狼疮住院治疗的255例(男性45例,女性210例,年龄分布在8-91岁)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验、心电图和经胸普通超声心动图等检查结果。根据最后一次就诊时间及出院后状态(如好转、转院、死亡等)及电话回访收集生存时间。根据是否累及心血管系统,分为狼疮心组及狼疮组。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中,筛选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血管损害的危险因素。用Kaplan-Meier法对目标分组进行生存分析,计算生存率。Kaplan-Meier中对生存率有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COX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生存的高危因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临床特点(1)性别、年龄研究人群中狼疮心组及狼疮组均以女性为主,女性所占比例更高。SLE的年龄分布为8-91岁。其中狼疮心组的中位数年龄为45.5岁,狼疮组的中位数年龄为36岁,狼疮心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更大。将年龄以18岁递增进行有序分组,随着年龄的增加,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人数逐渐增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疾病持续时间呈现上升趋势,其中37-54岁的SLE人群患病人数最多。(2)临床表现研究对象中高血压患者共计82人,狼疮心组与狼疮组在正常血压及3级高血压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脏受损伴狼疮的患者多有胸闷不适且更易并发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及多浆膜腔积液;死亡的患者有5名,均为狼疮心组;狼疮心组开始治疗时间的中位数为0月,表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脏损害时患者多数选择立即就诊,狼疮组的中位数为1月,表示无心脏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多数在1个月时就诊并开始规范化治疗,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蝶形红斑为无心脏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常见表现。(3)实验室诊断狼疮伴贫血者发生率超过50%,其中,狼疮心组平均血红蛋白浓度为99.41 g/L,狼疮组血红蛋白的平均数为107.66 g/L;狼疮心组患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定量、乳酸脱氢酶明显高于狼疮组;狼疮心组炎症指标更高,ESR、CRP中位数分别为36mm/h及15.4mg/L,狼疮组ESR、CRP的中位数分别为23mm/h及3.6mg/L;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心脏损害患者更易发生肝功能异常。(4)检查心电图:217例患者接受心电图检查,其中44例心电图有异常。包括1例预激综合征、1例室内差异性传导、3例快速房颤、1例窦性心动过速、1例Ⅱ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5例频发室性早搏、1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4例心肌缺血、1例左前分支阻滞;1例右室肥厚、10例左室高电压、5例心电轴右偏、3例心肌梗死、2例心电轴左偏、16例ST-T改变。狼疮心组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更高。ST-T改变在狼疮心组有9例(23.1%),狼疮组有7 例(3.2%)。骨量检查:137名患者未接受相关检查,118人完成检查。狼疮心组19例,狼疮组有99例。骨密度正常和骨量减少者共59例,骨质疏松症和重度骨质疏松症共59例。骨量正常和骨量减少者多见于无心脏损害合并症者,骨质疏松及重度骨质疏松多见于合并心脏损害的狼疮患者。超声:接受超声心动图检查者251例,删除2名狼疮组和2名狼疮心组缺失的数据后进行分析。其中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左心房扩大、左心室扩大、右心室扩大、右心房大、心包积液、左心室肥厚、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肺动脉高压多见于狼疮心组。2.危险因素分析Logistics回归多变量分析并校正混杂因素结果:高血压、肝功能损伤、心包积液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脏损害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蝶形红斑可能是发生心血管损害的保护因素,降低了心脏损害的风险。高血压可使狼疮患者发生心脏损害的风险增加,其中2级高血压发生心脏损害的风险增加7.424倍,3级高血压发生心脏损害的风险增加26.819倍;肝功能异常者发生心脏损害的风险增加5.852倍;心包积液患心脏病的风险增加8.443倍。根据危险因素分析筛选的蝶形红斑、血压、肝功能、心包积液用SPSS计算出预测值,作ROC曲线,曲线下面积0.840(P<0.05)。3.生存分析用Kaplan-Meier法对SLE并发心脏疾病组与狼疮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患者1年、3年、5年、10年生存率分别为97%、93.5%、85%、77.9%。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肌酸激酶、肝功能异常是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总结: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女性,合并心血管损害时男性的比例增加。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血管损害患者选择立即治疗人数更多,年龄更大,高血压患病率更高,死亡率风险增高。狼疮合并心脏受损患者更易并发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及多浆膜腔积液。合并心脏损害与无心脏损害患者相比,肝功能受损明显,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定量、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炎症指标ESR、CRP高。患者血红蛋白降低,一半以上出现贫血,在合并心血管损害组的发生率更为显著。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女性。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有一系列可检测到的心血管合并症风险因素,这些因素在使用传统危险因素的评估公式中没有完全反映出来。SLE患者合并心脏损害与高血压、肝功能损伤、心包积液有关,而蝶形红斑可能是保护因素,改善预后的最佳策略是控制危险因素及提供个体化治疗计划。心电图和超声提供了一种有用的、非侵入性发现潜在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血管并发症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联合外痔切除一期缝合辅助痔疮洗液熏蒸治疗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20例混合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四组,30例入观察组A,进行PPH术联合外痔切除一期缝合,术后辅助痔疮洗液熏蒸治疗。30例入观察组B,手术方式同A组,术后辅助高锰酸钾溶液坐浴。30例入观察组C,行PPH术联合外痔切除后开放创面,术后辅助痔疮洗液熏蒸治疗。30例入对照组,手术方式同C组,术后辅助高锰酸钾
学位
[目的]应用左室压力-应变环(left ventricular pressure-strain loop,LV-PSL)评估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前后心肌做功的改变,探讨应用LV-PSL评价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月-5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
学位
[目的]探讨磁共振水-脂分离成像(Dixon)、T2 mapping、T2*mapping技术定量评估腰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收集从2019年6月01日至2020年6月30日在本院行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腰椎常规 MR 及 Dixon、T2 mapping、T2*mapping检
学位
目的 1.探讨儿童室间隔缺损关闭前后左室Tei指数与血浆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的相关性,并探讨左室Tei指数对外科手术关闭儿童室间隔缺损术后早期左室功能的预测能力。2.探讨左室Tei指数在定量比较经胸微创封堵(MITO)与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修补儿童室间隔缺损(VSD)术后早期左心室(LV)功能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1.回顾性收集本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
学位
富血小板血浆(PRP)是从全血中离心分离后获得的浓缩血小板,因其富含多种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和抗菌肽等生物活性物质,对促进细胞增殖、组织修复中有重要作用。由于PRP是一种液体状态,临床上常常将其制备成血小板凝胶来应用,但这种应用方式仅适合单个使用、保存困难、无法实现产业化,因而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羧甲基壳聚糖(CMC)和明胶微球(GMs)是一种很好的药物载体,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
学位
研究背景肝移植是治疗肝衰竭的最有效的方式。然而我国通过肝移植手术得到救治的患者不足1%,临床上迫切需要满足这部分患者治疗需求。在此背景下,以实现肝功能替代、修复、重建为目标的生物人工肝技术和肝组织工程为肝衰竭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随着生物人工肝在临床的大量运用,需要建立一个由丰富经验的团队在无菌条件下用特殊设备进行肝细胞的扩增、功能及安全性等标准化评价的细胞库。研究目的和意义现有的肝细胞低温保存技术
学位
上行听觉神经通路是一个由多级听觉核团构成的庞大的网络,而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内侧膝状体(Medial geniculate body,MGB)、听皮层(Auditory cortex,AC)是上行听觉神经通路中最重要的脑区。这些核团的神经元对不同声音的听觉响应特征都分别得到广泛研究;但对于特定的声音,这些脑区的神经元群体响应的特征分布,特别是这些特征分布在上行神经
学位
[背景]脓毒性休克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常见的危重症,经过初始复苏的脓毒性休克患者进一步复苏的液体总量及输入速度,尤其是前48小时的液体管理是脓毒性休克液体管理策略的关键。目前多主张在血流动力学指导下进行个体化的液体复苏。准确、客观、连续地监测休克患儿的血流动力学状态,预测患儿容量反应性以指导补液的实施,对脓毒性休克患儿液体复苏有重要意义。但有创监测操作技术要求高,并发症多,对于儿童尤其是
学位
目的:观察2019年广东多家医院患儿的常见七项呼吸道病毒感染流行特点及分析其临床特征,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ARI)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患者来自于2019年1月~2019年12月来自广东省10个城市(广州、佛山、珠海、深圳、东莞、惠州、湛江、中山、江门和阳江)的16家医院的门诊及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18岁)。采集鼻咽部分泌物标本,用直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循环肿瘤DNA(ctDNA)包括DNA突变、表观遗传改变和其他形式的肿瘤特异性异常,是一种具有前瞻性的非侵袭性肿瘤实时生物标志物。作为液态活检的重要标志物,在个体化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量证据表明,ctDNA在癌症的早期诊断、治疗监测和预后特殊标记等方面展示出了广阔的发展潜力。然而,非侵入性肿瘤诊断标志物检测的临床发展一直过于缓慢。目前,检测ctDNA的方法主要有全基因组测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