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观察眩晕方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患者在中医证候积分、临床单项症状积分、动态血压、LDL-C、UACR等方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2、方法纳入126例痰湿壅盛证型高血压病患者,在临床观察过程中,由于脱落2例、剔除4例,最终完成治疗的患者共有120例,其中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予口服缬沙坦氨氯地平片(I)治疗,若血压未能达到降压目标,必要时联合利尿剂。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予眩晕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治疗前后比较中医证候积分、临床单项症状积分、动态血压、LDL-C、UACR等的各项情况。3、结果(1)基线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进行了年龄、性别、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血压、中医证候积分、LDL-C、UACR等比较,均具有可比性(P>0.05)。(2)中医证候疗效比较:对照组总有效率80%,观察组98.3%,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项症状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项单项症状积分均较前降低(P<0.05),两组治疗后头痛、胸闷、心悸单项症状积分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在眩晕、口淡、失眠、头如裹、呕吐、食少等方面的单项症状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动态血压比较:两组治疗后24h SBP、脉压差、血压负荷等方面均较前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昼夜节律同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昼夜节律同前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 SBP、脉压差、血压负荷及昼夜节律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4 h DBP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5)LDL-C比较:观察组治疗后LDL-C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LDL-C同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6)UACR比较:观察组治疗后UACR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安全性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见到过敏反应和与试验药物有关的不良反应,亦未见病情变化者。4、结论眩晕方对痰湿壅盛型高血压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能够有效地改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单项症状积分、血压水平,调整血压昼夜节律,降低LDL-C以及UACR,具有较高的临床运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