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对中国能源产业清洁生产的影响分析

来源 :北京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uliao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能源产业虽然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战略支柱产业,但是其整体上为清洁度低的产业。因此,在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的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环境规制是否能促进中国能源产业的清洁生产,就值得进行深入研究。中国能源产业环境规制强度的指标分析,表明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与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为清洁度低的能源子产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与燃气生产和供应业为清洁度高的能源子产业,且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实质上是清洁度最低的能源子产业。环境规制对中国能源产业清洁产出的理论模型和计量模型均说明,环境规制达标排污密度、环境规制超标排污密度与中国能源产业各子产业的清洁产出呈现反向“U”型的特征;而在其它条件不变时,通货膨胀因素有助于强化环境规制对中国能源产业清洁产出的反向“U”型影响。且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与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的环境规制达标排污密度更易突破其“倒U”型拐点。工业废水排污密度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密度均可促进中国能源产业的清洁生产,但工业废气排污密度并未充分发挥此作用,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与近年来中国各地雾霾频发现象相一致。政府以优惠清洁度高能源子产业的策略与对能源企业达标排污施加正向激励和对其超标排污施以惩罚约束的方针,在正式环境规制的财政政策、信贷政策、资本政策、价格政策、监管政策、科技政策与减排方向上针对清洁度不同的能源子产业制定不同的方案,可推动中国能源产业的清洁生产。根据环境规制对中国能源产业清洁生产激励机制的两阶段博弈分析,环境规制对中国能源产业清洁生产的激励相容存在强、弱条件之分;政府当期正式环境规制中财政和金融政策、同期非正式环境规制与能源企业自身同期环保高效投入的结合是其强条件;政府当期正式环境规制中排污收费标准(环境保护税税率)的有效机制设计是其弱条件。两者均内生地包括环境规制对中国能源产业清洁生产的正向激励机制和负向激励机制。能源企业当期达标排污行为会自发地引致相应的正向激励机制,而能源企业同期超标排污行为则会自发地引致相应的负向激励机制。而在强、弱条件均失效时,政府客观准确地地量化环境自身质量的当期估值和因良好环境质量而引致的当期正外部收益,且有效削减其同期正式环境规制的监管成本,将予以其同期执行严格正式环境规制策略的正向激励,进而倒逼能源企业同期完全遵守正式环境规制和全力践行清洁生产。合宜的环境规制是惩罚约束与激励相容兼备的激励机制,其可促进中国能源产业以全力践行清洁生产的方式来减少其生产所引致的环境负外部性成本,且推动以环境安全为核心的能源定价机制的构建与保证整个能源产业链的清洁化和消除与之对应的危害居民身体健康的污染源,从而为实现中国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制度支撑。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6-13岁儿童近视患病情况,探讨近视防治措施。方法在西峰区107所小学中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10所乡村小学和4所城区小学为调查点,并分别对城区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钢材生产国和消费国,同时也是钢材进出口的大国。作为国民生活生产建设中的重要原材料,钢材价格的波动受国民经济的影响较大,为了保障经济平稳发展和规避
目的 研究和分析中医情志护理在恶性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行手术治疗的“恶性骨肿瘤”患者,将之随机抽取的62例患者,按
并购重组是企业成长的一种重要方式。纵观历史,世界排名前列的跨国医药企业大多数都进行了不同规模的并购重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我国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医药行业
小学英语是一门蕴含丰富人文精神的学科,教材中隐藏着大量的人文教育资源。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时要抓住情感主线,精心设计板书,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教材内容,掌握相关的语法知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对于颈前路减压内固定治疗颈椎病后的康复训练进行总结,并且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收治疗的150例颈椎病患者进行手术,术后分
在引入R&D 强度的扩展柯布道格拉斯函数的基础上,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研究中国东北、东部、中部和西部四区域31 个省市自治区的R&D 强度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