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教育界》对于这一时期的历史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学历史教育,包括教学目标、教材、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在内的四个方面。通过对《中华教育界》的分析,基本可以整理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37年)历史教育的大致状况。总体来看,民国时期学者主要关注的问题有三个:第一,历史教材的内容应当如何选择。事实上这一问题是站在教材编写者以及历史教师的角度来考虑的。也有学者对于彼时的历史教材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提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及改进的方法。第二,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虽然这一时期西方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不断传入,但就所收集的资料和分析结果来看,历史教育方法并未受到新式教学方法太大影响,仍旧以传统的讲授法作为基本方法。第三,提出时事教学原则和恢复民族自信心原则。这主要是由于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危机加深,抗战救国和民族复兴成为时代的主题。历史教学从现实出发,担负起复兴民族的责任。然而以上三者之间并非完全割裂开来,而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如历史教材的选择要立足现实,要能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在特殊历史时期,历史教材的选择就要遵循着恢复民族自信心的原则,历史教学方法也应当与时俱进。但是这一时期的历史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学生的历史程度低下,实际学习效果与课标规定的学习目标之间存在差距。彼时的学者也纷纷从不同的角度深入挖掘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除了历史学科不受重视,在中学教学体系中处于边缘位置以外,历史教材的编写质量参差不齐,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不够,历史教学改革过于理想化等等也是重要因素。作为中国近代教育期刊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期刊之一,《中华教育界》集中反映了民国时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状况。教育有其本身的延续性和传承性,因此,透过《中华教育界》来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中学历史教育状况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为促进当今中学历史教育的发展提供一种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