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槲寄生为桑寄生科槲寄生属植物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Nakat.的干燥带叶茎枝,是我国常用中药,中医长期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膝酸软、胎动不安等疾病。在药材质量评价方面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项下有植物形态、性状、显微鉴别、理化鉴别方法、含量测定项下以齐墩果酸作为定量指标,因齐墩果酸在较多中药材中都有存在,故槲寄生的含量测定缺乏专属性。本课题从槲寄生有效成分的研究入手,利用各种分离方法,包括大孔树脂、硅胶等手段,对槲寄生药材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两个化合物。采用理化性质和波谱技术(UV、IR、EI/MS、1H-NMR、13C-NMR)相结合、参考文献数据等方法鉴定其结构分别为高圣草素-7-O-β-D-葡萄糖苷(槲寄生苷甲)和高圣草素-7-O-β-D-芹菜糖基(1→2)-β-D-葡萄糖苷(槲寄生新苷Ⅲ),纯度分别为100%、99.44%。通过药效学实验证明上述两个化合物均能降低小鼠室颤频率,确定为槲寄生的有效成分及对照品。以上述两个化合物为槲寄生药材的对照品分别对槲寄生进行了薄层鉴别研究和含量测定方法研究。分别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NOVAPAK C18 5μ100×8mm、Agilent HC-C18 5μ4.6*250mm),柱温25℃,甲醇—1%冰醋酸(35:65)、乙腈:水(20:80)为流动相,流速1mL·min-1,284nm波长检测,并进行相应的方法学考察。两个对照品分别在0.72-1.44μg和1.8-4.2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回归方程为:Y=1010456.2+3086233.333X,r=0.9995;Y=-42692.3+1690201.083X,r=0.9991通过测定不同产地的样品,初步确定槲寄生中槲寄生苷甲和槲寄生新苷Ⅲ的含量限度。本课题通过分离鉴定槲寄生药材的有效成分,从有效成分中确定了两种对照品,并建立了以槲寄生苷甲和槲寄生新苷Ⅲ为对照的薄层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增强了槲寄生的鉴别和含量测定的专属性,提高了槲寄生药材的质量标准,为槲寄生的科学合理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