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举常平司又称提举常平广惠仓司、提举常平茶盐司、常平仓司、常平司、提举司、仓司、庾司、庾台,是宋朝首创的专门化、常态化的荒政管理机构。唐宋之际,正处于中央与地方关系的调整时期,为防止唐后期乃至五代时期地方割据的出现,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干弱枝,宋朝在州县之上设置“路”级行政机构,并在路一级渐次设置诸司,即转运司、提刑司、提举常平司等。所设诸司具有中央派出机构的性质,代表中央监察地方,并分理具体事务。同时,诸司之间相互并立,互不统属。1其中,提举常平司专门负责荒政事务。提举常平司的长官称提举常平官,由中央委派文官担任。本文拟从提举常平司的机构设置入手,厘清提举常平司监司地位升降,并对提举常平司的荒政监察与审计职责予以系统考察。根据宋朝荒政的特点,把荒政分解为灾伤检放、仓储备荒和救荒过程三个部分,分别考察提举常平司荒政运作过程中对灾伤检放、备荒仓储、救荒过程的监察与审计。第一章重点考察宋朝提举常平司的机构设置与职责。宋代提举常平司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神宗熙丰时期创制并完成路级建制成为一路监司,元祐废置,绍圣复置,靖康再废,南宋初年废置不常,直至绍兴十五年(1147)恢复路级监司地位。提举常平司的监察职责以察举官吏为中心,其审计职责以审核账目、点检钱物为中心。提举常平司的荒政职责主要体现在主管备荒仓储常平、义仓,负责赈济灾民,监督州县救荒活动等方面。第二章重点考察提举常平司对灾伤检放的监察与审计。宋朝的灾伤检放权力经历了一个由中央逐渐下放到地方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以转运司为中心的灾伤检放制度。不过,由于转运司重在从地方收取财赋,故而以转运司为中心的灾伤检放制度存在先天性缺陷,因此,朝廷不时诏令提举常平司体量、监察灾伤检放,试图从实际操作层面平衡检放制度之不足。第三章重点考察提举常平司对备荒仓储的监察与审计。提举常平司对备荒仓储的监察与审计呈现出与自身建制相适应的层级体系。提举常平司对备荒仓储的监察与审计,可以分为对钱粮的审计与对官吏的监察两部分,上报审计和巡历是提举常平司实施备荒仓储监察、审计的两个主要方式。第四章重点考察提举常平司对救荒过程的监察与审计。在救荒过程中,救荒钱粮与救荒官吏是其中重要的两个要素。提举常平司通过躬亲巡历灾伤去处,监督救荒钱粮的使用和发放过程,确保救荒钱粮实惠及民。同时,监察州县官吏的赈济工作,按察违慢不虔的官吏,举荐才力可仗的官吏,确保救荒工作顺利进行。第五章以朱熹浙东救荒为个案考察提举常平官对荒政事务的监察与审计,通过一般性分析与个案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力图从更加全面角度呈现提举常平司对荒政监察与审计的实况。总体而言,提举常平司是宋朝首创的一项制度,作为路级监司具有地位低、职权重的特点。尽管其经历多次存废,在不同时期职能重心也有所不同,但在宋朝荒政工作专门化的大背景下,其作为专门化、常态化的荒政管理机构在落实救荒制度和政策、纠治荒政事务中的弊病、确保荒政工作顺利推行等方面仍然具有的重要作用。提举常平司制度仅存于宋朝,其是中国古代史上独一无二的专门化、常态化的荒政管理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