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幸灾乐祸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但人们多从道德的角度来探讨这种现象,心理学领域没有对幸灾乐祸的定义进行明确界定,也尚未揭示幸灾乐祸的心理机制。本研究在认知与情绪关系的相关理论和已有研究基础上,根据认知过程和情绪过程在幸灾乐祸产生过程中的作用,将幸灾乐祸分为情境反应性幸灾乐祸和态度投射性幸灾乐祸。情境反应性幸灾乐祸是指在突然发生的意外情境中,由于当事人(遇到不幸的人)遭遇的不幸事件具有滑稽性,使得观察者产生愉悦的情感反应。态度投射性幸灾乐祸是指观察者对与不幸事件有关的因素(如当事人的身份以及不幸事件的原因、后果等)进行了认知,不幸事件符合观察者的期望,从而使观察者产生愉悦感。研究通过三个子研究对两类幸灾乐祸的心理机制以及影响因素进行了验证。研究一以两部短片为实验材料,比较了被试观看两部短片的反应。短片1的内容为普通街景,短片2的内容为某人遇到不幸事件(如坐上油漆未干的椅子)。结果表明,被试偏好于观看短片2,原因是短片2中的不幸事件具有滑稽性。被试在观看短片2时没有对不幸事件的原因、后果等进行认知加工,并且表示如果在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境也会产生愉悦感。此结果支持了本研究对情境反应性幸灾乐祸的定义,由于情境反应性幸灾乐祸类似于“刺激—情绪”的反射,当具有滑稽性的不幸事件发生时,观察者不会对与不幸事件有关的因素(如引起不幸事件的原因、当事人本身的特征、当事人与自己的关系、不幸事件导致的后果等)进行认知加工。由于人具有追求快乐的本能,观察者具有期待情境反应性幸灾乐祸的心理倾向。研究二以自编翻牌游戏程序为实验材料,考察期望对手积分归零的被试与没有期望对手积分归零的被试是否会做出不同反应。结果表明,当对手积分归零时,产生过期望的被试比没有期望的被试更多地产生了愉悦感。此结果证明,与情境反应性幸灾乐祸相比,认知活动在态度投射性幸灾乐祸的产生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当不幸事件符合观察者的期望时,观察者就容易产生幸灾乐祸。研究三以自编漫画故事为实验材料,结果表明,无论观察者对当事人是否产生幸灾乐祸,观察者都倾向于将不幸事件归因于主观原因,即当事人自己的行为直接导致了不幸事件的发生;观察者在知觉到不幸事件时,是产生幸灾乐祸还是同情受观察者对当事人的态度的影响。同时,不幸事件的后果影响情绪体验的强烈程度。对于另人反感的人,与不幸事件造成轻微后果的情况相比,观察者在不知道后果以及后果严重的情况下产生的愉悦感更为强烈。而当观察者对当事人产生好感时,得知不幸事件对当事人产生不良后果,即使只是轻微的损伤,也会减少观察者的愉悦感,更多地唤起观察者的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