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属农业院校贫困硕士研究生资助现状及对策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uq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和自筹经费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比例的增加,在校贫困硕士研究生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有关贫困硕士研究生资助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教育部财政司的调查统计,普通高校贫困生在全校学生中所占的比例在15%-30%之间。而在本论文选取的四所部属农业院校中,贫困硕士研究生在硕士研究生中所占的比例高达27.07%。在新形势下,部属农业院校的贫困硕士研究生资助工作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本论文通过综述国内外有关贫困硕士研究生资助的相关文献,结合问卷调查和访谈所得的信息,界定了有关贫困硕士研究生的相关概念,探寻了贫困硕士研究生资助的内涵,归纳总结了贫困硕士研究生资助的理论依据和基本原则,并从资助对象、资助主体、资助经费、资助措施四个方面,探究了部属农业院校贫困硕士研究生资助的现状,剖析了部属农业院校贫困硕士研究生资助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改善部属农业院校贫困硕士研究生资助现状的对策。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目前有关贫困硕士研究生资助理论不足的问题,并为改善部属农业院校贫困硕士研究生资助现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本文围绕着部属农业院校贫困硕士研究生资助这一主题,着重从资助对象、资助主体、资助经费、资助措施四个方面展开了比较系统全面地研究。全文按照绪论、理论、现状、问题、对策、总结的逻辑顺序,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研究的内容及方法,并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贫困硕士研究生资助的相关文献。第二部分梳理和阐述了有关贫困硕士研究生资助的基本理论,总结贫困硕士研究生具有年龄的差异性、身份的复杂性、需求的多样性、压力的多重性、经济的相对独立性、心理问题的冲突性等特点,提出贫困硕士研究生资助应遵循按需资助原则、差异资助原则、物质资助与能力资助相结合原则、有偿资助与无偿资助相结合原则等。第三部分通过对四所部属农业院校的部分贫困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后,发现部属农业院校的贫困硕士研究生生存现状令人担忧,贫困硕士研究生对资助政策的了解程度普遍较差,对资助主体积极性满意度较好,对资助措施有效性认可度较低。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分别从资助对象、资助主体、资助经费、资助措施等四个方面剖析了部属农业院校贫困硕士研究生资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部属农业院校贫困硕士研究生资助过程中存在资助对象难以认定、资助主体积极性不高、资助经费短缺、资助措施有效性较低等问题。改善部属农业院校贫困硕士研究生资助现状,需要进一步明确资助对象,充分调动各资助主体的积极性,积极拓宽筹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构建全新的资助体系,整合并建立“资助包”,设立助贫专项奖学金,探索开展“项目资助”,制定专项助学贷款机制,拓展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按需发放特困补助等。最后一部分,对论文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本研究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说明,并对该研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其他文献
理想信念教育,是任何民族和个人的灵魂工程。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理想信念教育,尤其是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理想信念教育。但是,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市场的趋
通过对我国钢铁企业物流各薄弱环节、如基础设施落后、物流效率和信息化程度低、专业的物流人才缺乏等现状的分析,阐述了我国钢铁企业物流的发展趋势是构筑一体化物流战略、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有50年的发展历史。认真反省和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程并对其作出理性的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承继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个历史阶段的理论
现代汉语动宾式离合词是指现代汉语里由“动语素”+“名语素”构成,两个语素之间结合得不够紧密,在它们中间可以插入某些成分进行离析,离析后它们的结构关系和词汇意义并不发
大学生和职业青年是城市青年的主要代表。本文以大学生和职业青年为对象,对城市青年的压力构成及表现予以描述和分析。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数据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青海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进行了研究。研究目的在于对青海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目前的课程设置状
大学的教育目标不仅仅在于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应该塑造具有高尚思想道德品质的公民。自律是道德教育的最高要求,培养大学生的道德自律精
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企业的竞争十分激烈,要想在竞争中获得发展,就需要提高企业应对竞争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的方法有很多,主要从激励机制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作手探
二十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学科之间的综合与交叉形成了当前高校科学发展新的时代特征。跨学科团队也应运而生。近三十年以来,我国学者不断对跨学科进行深入研究,不
<正>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