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权制度研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wt43grfd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住权制度是源自罗马法的一项古老的制度,其后为大陆法系国家所传承,在英美法系国家的判例中也有所涉及,历史已经十分悠久。但是对我国而言,居住权制度仍然是一项新兴的法律制度,在我国的《民法通则》和《婚姻法》中也没有居住权制度的规定,学界研究的历史比较短,至今仍然没有专门的著述问世。笔者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个新兴的且争议颇多的题目作为毕业论文的题目,目的在于对于学界对居住权问题的探讨添砖加瓦,同时为物权法中居住权制度的设计,提出一点自己的见解,为物权法的制定略尽绵薄之力。本文对于“居住权制度研究”这个课题的探讨,主要是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部分,主要是对居住权制度的概述,阐述居住权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为后面居住权制度的具体阐述打好基础,所谓的居住权是指特定权利人对于他人的建筑物的整体或者是一部分所拥有的占有、使用和有限收益并且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进而对居住权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居住权的物权性是其显著的特征,同时居住权的人役权特性,不可处分性和无偿性也是其不可或缺的特征。居住权是用益物权的一种,是对他人不动产的利用方式中的一种,在我国对他人不动产的利用方式除了设定居住权之外,还有租赁权、典权、基地使用权等方式,因此居住权与与之类似权利的区分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对于居住权与租赁权、典权、基地使用权的区别作了详细地阐述,使居住权的特点能更鲜明的呈现在大家面前。同时也简单的介绍了居住权制度的产生以及历史沿革。第二部分通过对大陆法系国家包括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埃塞俄比亚、俄罗斯以及英美法系国家包括英国、美国的居住权内容的比较,分析各自的特点,得出了现代居住权制度的几点发展趋势:居住权是一项以住房为标的的权利,是人役权的一种,作为一种法定的权利逐渐为世界上各个国家所接受。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居住权的功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养老育幼的单一功能到如今的功能的多元化。对各国居住权制度内容的分析,对建立我国的居住权制度将大有裨益。本文的第三部分是构建我国居住权体系的具体内容,也是本文的主旨所在。这一部分首先阐述的是居住权的取得和消灭方式,在借鉴他国立法例并结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我国应该规定不完全同于他国的居住权的取得和消灭方式。取得方式主要有:遗嘱或遗赠、合同、法律的直接规定、时效取得、法院判决五种;在消灭方式上主要有:居住权人抛弃居住权、约定法定解除条件成立、混同、权利人死亡、作为权利客体的房屋全部灭失,权力滥用六种。依据不同的生效要件,把居住权分为法定居住权、意定居住权、裁定居住权三种,不同类型的居住权有不同的生效要件,法定居住权无需登记,设立即生效;意定居住权由于是以当事人的合意为基础的,因此以登记为生效要件;裁定居住权是依据法院的判决而产生的,判决本身就具有公示的效力,无须登记,判决生效之日即是居住权生效之日。其次是对居住权效力方面的阐述,主要是从居住权人的权利义务,房屋所有人的权利义务两个方面着手,其中为居住权人设定了三项权利、四项义务,居住权人的权利有占有、使用、有限收益权;义务有善意使用、对房屋的善良管理的义务,承担房屋的一般修缮费用,在居住权消灭后要将房屋返还给所有权人。为所有人设立了五项权利、一项义务。所有人有出让标的物的权利、对居住权人不当行为的异议权、要求作出房屋现状说明的权利以及改良房屋的权利和居住权消灭后要求返还房屋的权利;在拥有前述权利的前提下,所有权人负有一项容忍义务。明确了各自的权利义务,易于操作,减少纠纷。在西法东渐的过程中,由于某些特殊的原因,居住权制度没有被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所继受,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国引进居住权制度,构建自己的居住权体系。我国有建立居住权制度的迫切的现实需求,同时由于在我国的婚姻判决领域对于居住权的内容早就有所涉及,因此居住权对于普通民众也不是完全陌生的,也有存在的群众基础。有前面两方面内容作为铺垫,建立我国的居住权体系已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物权法草案已经正式纳入了居住权制度,但是由于理论的不成熟与实践方面的欠缺,导致草案对居住权内容的规定有一些缺陷和不足的。笔者主要从居住权的设立方式较少,且登记方面的规定不符合基本的物权变动原则;居住权消灭事由规定不全面不准确;主体方面规定欠缺;所有权人的利益保障不够得力四方面指出了草案的缺陷,和大家共同探讨。文章的最后是结语。
其他文献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近代以来民族主义思潮、民族运动此起彼伏,中华民族趁着这波浪潮中完成了“从自在民族走向了自觉民族”的转变。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心。党的十九大以后,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党和国家提出: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要任务。培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以共同体形式把握中华民族整体,凝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之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学位
中国共产党对学习十分重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学习的脚步从未停止,每当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中国共产党都会通过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了保持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关于推进学习型建设的意见》指出,学习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并要求把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学习型党组织。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
学位
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实现,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亿万同胞为之奋斗的目标,而持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铸牢共同体意识则是团结和凝聚中华民族为之而共同奋斗的伟大实践。抗日战争是中国迈入近代以来,第一次取得的反侵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自觉意识空前觉醒,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历史时期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构建,在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变奏中取得丰富成果。面对世纪之变,研究和回答这一时期理论和实践探索究
站在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且恰逢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凭借高度的理论自信和实践自觉,有的放矢地将共同体理念灵活运用于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践履之中,致力于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各个领域的现实治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期盼。社会治理共同体理念的创造性提出是中国共产党以世情为鉴、以国情为基、以党情为要的背景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社会治理思
学位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巨大增长导致了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随着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党中央逐步转变了建设现代化社会的思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突出生态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整体战略布局,生态文明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九大将“美丽”纳入强国目标,生态文明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生态文明
景观社会理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向后马克思主义转折的重要理论节点,景观社会是德波对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新的历史阶段的划分和命名,他试图用景观社会来宣告资本主义社会一个新的历史断代,即宣告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过渡为视觉表象化篡位为社会本体的社会景观王国——景观社会。在对马克思异化劳动、商品拜物教理论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众多学者的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础上,在情境主义国际的创立和资本主义社会转
学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承续中华文明,顺应时代要求,在长期的实践中历史的必然选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符合人民群众真切需要的必然方式;也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相统一的必然成果;更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实际的最好制度安排,具有显著优势,深得人民拥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更需要文化沃土的滋养,更需要筑牢并厚植文化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和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如何实现农业经营规模化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成为了农村发展的主旋律。本文认为打开农村金融市场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必经之路,而融资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手段。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三权分置”理念,并明确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的功能。2016年,全国232个试点县(市、区)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201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
偷税罪是一种古老的犯罪,人类自有国家起,税收也就随之产生,由于税收的无偿性与个体的逐利性之间的矛盾,少缴税款或企图不缴税款是人们的一种较为普遍的心理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自有国家和税收产生之日起,偷税与国家的反偷税就一直存在,国家运用国家机器对严重的偷税行为进行制裁也是必然。如今偷税罪已经成为税收经济领域中发案面最广、发案率最高,造成国家税款流失最多的犯罪之一。  本文从偷税罪的起源谈起,讲述了我
学位
破产法律制度历经几百年的变革,如今呈现出清算、和解、重整三种制度各尽其职、相互融合的局面,公司重整法律制度使破产制度己从强制债务人破产清算的特别执行程序,演进为对不能清偿的债务人的一种实体上和程序上的法律救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主要代表国家在进入二十世纪以后都相继修改或颁布了新的破产法,这些破产法无不将帮助债务人脱离困境得到再生作为价值取向。这些国家的立法实践和我国现有国情告诉人们,建立重整制度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