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江省是蔬菜生产和出口大省,蔬菜质量安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消费者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信誉度。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是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两大因素。本项目对2004年-2009年间我省十一个市的蔬菜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进行抽样监测,抽检范围覆盖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一般蔬菜基地、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各个生产和流通环节。抽检的蔬菜种类包括绿叶菜类、白菜类、甘蓝类、茄果类、根茎类、瓜类、豆类等七大类。农药残留检测项目共22项,分别为甲胺磷、氧化乐果、甲拌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磷胺、久效磷、毒死蜱、敌敌畏、乙酰甲胺磷、三唑磷、杀螟硫磷、水胺硫磷、氯氰菊酯、氰戊菊酯、溴氰菊酯、甲氰菊酯、氟氯氰菊酯、氯氟氰菊酯、联苯菊酯、三唑酮、百菌清。重金属检测项目共4项,分别为铅、镉、砷、汞。检测方法分别采用《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有机氯、拟除虫菊酯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多残留检测方法》(NY/T 761-2004)、《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12-2003)、《食品中镉的测定》(CB/T 5009.15-2003)、《食品中总砷和无机砷的测定》(GB/T 5009.11-2003)、《食品中总汞和甲基汞的测定》(GB/T 5009.17-2003)。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检测结果分别按《食品中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05)和无公害食品农业行业标准中有关重金属的限量标准进行判定。本项目通过对全省蔬菜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的监测分析,对本省蔬菜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动态变化进行评价,分析了影响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控制的关键因子及主要问题,揭示了浙江省蔬菜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相关性,提出了有效控制我省蔬菜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提高全省蔬菜质量安全水平的对策和措施建议。主要研究结论有以下几点:(一)2004年-2008年,全省蔬菜农药残留检测的合格率分别为:88.1%、94.4%、91.5%、95.7%、97.6%,五年平均合格率为94.4%。禁用农药的五年平均检出率为3.0%,其中以甲胺磷的检出率最高(2.0%),氧化乐果和甲基对硫磷次之(0.4%)。从非禁用农药的超标情况看,毒死蜱五年平均超标率最高(1.9%),氰戊菊酯(0.5%)和乙酰甲胺磷(0.4%)次之。按不同抽样环节统计,蔬菜生产基地的抽检平均合格率为95.0%,超市的合格率为94.3%,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的合格率分别为93.3%和93.0%。不同种类蔬菜的农药残留五年平均合格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瓜果类(98.6%)>甘蓝类(97.5%)>豆类(91.2%)>叶菜类(90.1%)>根茎类(88.2%)。从监测结果看,甲胺磷等高毒禁用农药的违法使用和毒死蜱等非禁用农药的不合理使用是造成我省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的主要原因。为有效控制蔬菜农药残留污染,可采取以下对策措施:(1)进一步加强对高毒禁用农药的综合管理;(2)加强宣传培训,提高蔬菜生产者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水平;(3)改进蔬菜种植方式,推广应用病虫害防治新技术;(4)健全蔬菜市场准入制度,杜绝不合格蔬菜销售渠道。(二)2004-2008年,全省申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蔬菜产品重金属检测平均合格率为94.4%,其中砷、汞含量均未超标,铅超标率为0.7%,镉超标率为4.9%。2009年全省获证无公害蔬菜产品重金属抽检合格率为96.7%,其中铅含量均未超标,镉超标率为3.3%。此外,2006年和2007年,从杭州、嘉兴、湖州、宁波四城市蔬菜生产基地抽取的蔬菜样品铅、砷、汞含量均未超标,镉超标率分别达25.4%和9.3%。造成我省蔬菜产品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镉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是产地环境污染和农业投入品的不合理使用。为此,应通过加强农田生态环境保护,实施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加速无公害农业投入品的研发、推广等多项措施加以控制和解决。(三)为有效控制蔬菜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全面提升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针对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在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完善和提高:(1)借鉴国际经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2)转变农村生产方式,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3)树立全程监管理念,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建设;(4)加大资金、技术投入,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