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活化和凋亡两种诱导方式下不同浓度EMPs对内皮细胞增殖、凋亡、迁移、通透性及成管能力的影响,为探讨其在内皮细胞损伤、修复及相关功能活动中发挥损伤或保护的主动性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经TNF-a活化或A23187凋亡诱导,分别提取acEMPs和apEMPs,流式细胞仪计数并检测CD62E阳性率后,反作用于原细胞,分别用BrdU细胞增殖试剂盒、Annexin V凋亡检测试剂盒、划痕实验、Transwell板通透性检测、基质胶成管实验评估105个/mL、104个/mL、103个/mL3个浓度组acEMPs和apEMPs作用下内皮细胞增殖、凋亡、迁移、通透性及成管能力的改变,并进行组间差异分析。结果在定量及表型上,acEMPs与apEMPs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活化组在数量上和CD62E阳性率上均高于凋亡组(p<0.05);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acEMPs表现出促增殖作用,apEMPs为抑制增殖作用,且二者均呈浓度依赖性增高;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acEMPs与apEMPs对内皮凋亡均无显著作用;对内皮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仅特异性apEMPs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内皮迁移能力,且该作用仅在104/mL浓度下得以体现;对血管通透性的影响:凋亡组能大幅度提高内皮细胞单层通透性,且在104/mL浓度下作用最显著;活化组在低浓度下也起该作用,而高浓度下降低其通透性;对成血管能力的影响:不同来源、不同浓度组EMPs均以不同程度降低内皮细胞成管能力,活化组作用更显著,且与浓度呈正相关,凋亡组作用与浓度呈负相关。结论通过多项细胞功能活动指标较全面地阐述了EMPs对内皮细胞的主动性作用并提供了量化结果,确认了不同来源、不同浓度的EMPs在内皮细胞损伤、修复及相关功能活动中发挥不同的主动性作用,为揭示EMPs保护或损伤内皮细胞、调节血管内平衡的功能研究及其进一步机制阐述打下了好的基础。目的探讨以SELDI蛋白质芯片筛选后的细胞差异表达蛋白的分离和鉴定方法及其意义。方法以经体外培养及10μM褪黑素药物干预的内皮祖细胞差异表达蛋白质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Tricine-SDS-PAGE和双向凝胶电泳方法进行差异蛋白分离及结果比较,以FTICR-MS二级质谱鉴定。结果经Tricine-SDS-PAGE分离后,选取的分子量为53kDa左右的趋势性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FTICR-MS分析,质谱鉴定为微管蛋白-a3(吻合度评分为87)。经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后,于凝胶近酸性端、分子量在72-95kD之间区域,选取蛋白表达量较高的一点,质谱鉴定其为人热休克蛋白90-α(吻合度评分为91)结论在本文结果中,Tricine-SDS-PAGE对于大致35~70kDa范围的蛋白分离较清晰、重复性好,且样品用量少。2-DE对最低上样量有较严格要求,但它能提供分子量、等电点双重参数来更准确定位所感兴趣蛋白点,且对较大分子量蛋白的分离效果更佳。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高分辨质谱分辨率高且质量稳定性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