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参与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和最活跃的成分,是推动学习活动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当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记忆、注意力等各种因素就能被充分调动起来,形成一种最佳的状态。初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以下几个特点:有一定的广阔性,中心兴趣趋于形成;有更大的分化性和选择性;开始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但仍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直接兴趣占主导地位。初一学生年龄较小,他们的好奇心强、喜欢探究、爱表现自己、注意力不易持久,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单纯说教,势必让活泼好动的初一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这不仅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丧失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在初一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兴趣教学法的必要性:由初一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由初一思想品德课的性质、教学内容、地位决定;是师生共同发展的需要;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兴趣教学法在初一思想品德课的有效运用,以下几个条件也是必不可少的:提高教师自身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应深挖教材,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根据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教师要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稳定学习兴趣等。俄国文学泰斗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教学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灵活运用多种手段,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的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运用了巧妙设疑、巧用音乐、开展辩论、善用讨论、组织游戏活动、利用多媒体、利用教材中的素材、选择丰富新颖的课外材料、安排表演活动、结合热点时事案例、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加强学法指导等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人,是学习知识的主体。初一思想品德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灵活选择、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主动学,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