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和韩国是同属亚洲的国家,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和韩国两国不断交流,并从交流中吸收了很多外来语。如果我们不能正确使用外来语,沟通就会有障碍。无论是大众媒体领域,还是在日常生活都会出现各种困难。外来语是丰富我们语言生活的重要来源。因此,不仅是汉语和韩语,在其他很多语言中,外来语也占很大的比重。随着国家之间频繁的交流,外来语的发展是必然的结果。同属东亚的中国和韩国,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语言文化也随之不断的发展,除了本民族语言之外,大量的外来语词不断涌入,如克隆、因特网、雅思、博客、WTO、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这一时期汉语外来词发展的最显著特点是外来字母词大量出现及快速发展,如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卡拉OK、GRE,90年代出现的BP机、BBS,2000年之后出现的ATM机、PK等。进入21世纪,经济领域的外来语词数目剧增,如WTO、CEPA、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QDII(合格的境内机构投资者)、绿色GDP,近几年CPI、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等词开始频繁出现于媒体报道中,成为人们颇为熟悉和关注的经济指标词语。这一时期DC(数码相机)、DV机(数码摄像机)也进入寻常百姓的生活。GPS技术日臻成熟,使用日益广泛,在汽车导航、户外运动、手机定位等方面都有应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的“IC卡”,在这一时期获得广泛应用,并出现了诸如第二代身份证、交通IC卡等。老式的CRT电视、显示器开始被LCD取代。HDTV概念在上世纪80年代出现,到2008年,中国的有线电视观众已可收看到4套HDTV电视节目,开始体验高品质的视听生活。从来源来看,汉语和韩语外来语中,英语依旧是中韩两国外来语的主要来源,其比例超过50%。如??、??、???、???、???等。此外,除了英语外来语,日语借词也占据了一定比例,但相比英语,数量仍旧相对较少,如卡拉OK、新干线、人气、便当、黄金周、过劳死、宅急送、量贩、便利店等。而来自法语、俄语等小语种的外来词数量更少一些,常见的如FIFA(国际足球联合会)、杜马;也有一部分外来词经港台传入大陆,如卡拉OK、血拼(shopping)、SNG。本文对两国语言当中的外来语进行调查,韩汉外来语的概念,分析其类型及形成时期,通过两国之间的外来语对比分析,有利于加深对中韩外来语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