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p_cryst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血压控制不佳会导致动脉血管壁发生损伤,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发生,并发急性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沙库巴曲缬沙坦已成为HF患者的一线用药。现探讨与ACEI药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对患有高血压同时合并有ACS的HF患者的血压以及心功能等方面的影响。方法:收集于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收治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的患有高血压合并HF(KillipⅡ-Ⅳ级)临床数据完善的患者352例,筛选其中因同时合并有ACS并且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HF患者13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采集入院时血压情况(静坐休息5-10分钟后连续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同时每日晨起监测血压的变化。回顾性分析选取出的130例研究病例,按照不同的用药划分为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两组,即在常规基础治疗(包括抗栓、抗凝、降低心肌耗氧量、利尿、扩血管等)不变的情况下,一组入院时加用贝那普利(50例),另一组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替换贝那普利进行治疗(80例)。探究入组患者在基线以及治疗3月后血N-末端钠尿肽前体(NT-pro BNP)水平、左室射血分数(LVEF)数值、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后壁厚度(LVPW)以及血压的变化情况。同时进行gensini评分,将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分为低gensini评分亚组(gensini≤50分),高gensini评分亚组(gensini>50分);并且根据患者入院时心脏彩超LVEF基线结果,将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分为射血分数降低心衰亚组(LVEF≤40%),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亚组(LVEF>40%)。通过对不同亚组治疗前后NT-pro BNP、LVEF、FS、LVPW、血压的比较,从而研究沙库巴曲缬沙坦应用于高血压合并ACS心衰患者治疗效果与冠脉狭窄程度及基线LVEF的相关性。结果:1.治疗3个月后,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及贝那普利组患者NT-pro BNP水平、LVEF、FS数值均较治疗前改善,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改善更明显(P<0.05);LVPW较治疗前变化差异不大(P>0.05);沙库巴曲缬沙坦组及贝那普利组的收缩压(systolic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blood pressure,DBP)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沙库巴曲缬沙坦组的降压幅度优于贝那普利组(SBP变化量20.62±13.26 vs 14.36±8.40,DBP变化量14.65±10.10 vs 11.38±7.31),有统计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沙库巴曲缬沙坦组较贝那普利组肾小球滤过率(e GFR)(81.17±21.38 vs 74.36±22.84)有明显提升,有统计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肌酐(Cr)、尿酸(UA)、尿素氮(BUN)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无统计差异(P>0.05)。2.治疗3个月后,gensini>50组降低SBP、DBP效果优于gensini≤50组,(SBP变化量25.79±13.03 vs 13.27±9.74,DBP变化量17.04±11.05 vs 11.24±7.48)差异显著(P<0.05);两亚组患者的FS、LVEF、NT-pro BNP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gensini>50组改善程度优于gensini≤50组,有统计差异(P<0.05);LVPW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无统计差异(P>0.05)。3.治疗3个月后,LVEF≤40%组和LVEF>40%组在NT-pro BNP、FS、LVEF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有统计差异(P<0.05);但LVPW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VEF≤40%组较LVEF>40%组在SBP及DBP的降低作用更显著(SBP变化量30.48±16.43 vs 17.12±9.93,DBP变化量22.81±14.09 vs 11.75±6.15),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1.与贝那普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在改善高血压合并ACS心衰患者的降压效果更优,对心功能改善疗效更佳。2.沙库巴曲缬沙坦对于冠脉狭窄程度严重的患者降压效果更强,心脏保护效果更佳。3.沙库巴曲缬沙坦对于不同LVEF基线患者均有明显的心功能改善作用,且对射血分数降低患者的降压效果更明显。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间质性肺疾病(ILD)并发肺血栓栓塞症(PTE)患者的回顾性分析,了解ILD并发PTE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提高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对ILD患者高PTE发病风险的认识,提高ILD并发PTE的早期诊断,进一步指导PTE的早期预防与治疗,降低死亡率。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间质性肺疾病并行CT肺动脉造影或放射性核素肺通气/血流灌注显像检查,明确诊
研究目的:回顾经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肿瘤(intraductal papillary mucinous neoplasm,IPMN)患者的各类临床资料,分析导致其恶变相关的因素,建立预测模型,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外二科收治的,经术后病理结果明确诊断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患者的病例资料。依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将
研究背景及目的: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euromyelitis optica spectrum disorders,NMOSD)预后差,复发率及致残率高,且患者发病年龄差异很大,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本身机体状态不同,其临床表现亦存在差异。本研究通过研究分析AQP4-IgG阳性的NMOSD患者不同年龄段间的差异,以期医疗人员对NMOSD患者能有更加全面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
研究目的:探讨血清褪黑素水平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及其严重程度的关系,为脑血管病患者认知功能的早期预测和未来的药物治疗提供可能的方向。研究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吉大一院总院及二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脑血管病患者,完成Mo CA评分、MMSE评分、HIS评分、CDR评分。筛选出128例符合要求的患者,其中无认知障碍者39例(对照组),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者43例(VCIND组),血管性
手性无机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圆偏振性,可广泛地应用于生物传感,对映选择性催化,负折射率材料和电气设备等领域。其中,手性发光材料因可用来制作手性荧光传感器、圆偏振光电探测仪、圆偏振光(CPL)光源、圆偏振发光二极管(LED)等而备受关注。如何赋予发光材料以手性特性,并深入研究其光电性质一直是本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在众多发光材料中,碳点和全无机钙钛矿量子点是发光材料中最具特色的材料。它们分别具有无毒、可
目的:通过对98例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寻找某些临床特征变化与疗效之间的相关性,为MM患者的预后判断及优化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98例初诊的MM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诊断标准。临床资料内容包括患者性别、年龄、血红蛋白水平、血钙水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erenumab在预防性治疗偏头痛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中检索2010年1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发表的关于erenumab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的相关文献,语言限中文和英文,根据制定的纳入及排
诗词歌赋是先贤圣人传递下来的思想和灵魂,每一首诗词都有着自己的意境和自己的灵魂。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诗词中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来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真正地让学生深入到诗词中去体味诗人的心境变化和志向传达。
目的:回顾吉林省多中心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 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真菌性PDAP与细菌性PDAP的临床特点与治疗转归,为临床治疗真菌性PDAP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二部、吉林市中心医院和吉林省一汽总医院4个腹膜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