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3.OTMR扩散加权成像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价值目的初步探讨3.OT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50例、宫腔良性病变62例(内膜息肉38例、内膜增生12例、黏膜下肌瘤12例)和正常内膜20例行常规MRI和DWI检查,MR扫描方案包括:T2WI、TWI、DWI(b值为0,500,1000s/mm2),计算T2WI、DWI联合T2WI对子宫内膜癌的检出率。分别测量子宫内膜癌病灶、内膜良性病变及正常子宫内膜的ADC值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将ADC低值作为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指标,绘制ROC曲线,计算AUC和最佳诊断界值。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的ADC值差异,Spearman相关性检验评估ADC值与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结果50例子宫内膜癌中,T2WI显示41例,检出率为82%,DWI联合T2WI检出45例,检出率为90%。子宫内膜癌的ADC值[(0.81±0.21)×10-3mm2/s]低于正常内膜[(1.65±0.46)×10-3mm2/s]和良性病变[(1.54±0.29)×10-3mm2/s],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但子宫内膜癌与良性病变之间的ADC值有一定重叠。ROC曲线分析显示曲线下面积AUC=0.986,当阈值设为1.18×10-3mm2/s,敏感度为94.0%,特异度为91.9%。4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高分化(G1)26例,中分化(G2)13例,低分化(G3)6例,G1、G2、G3子宫内膜癌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7±0.22)×10-31mm2/s、(0.78±0.16)×10-mm2/s(0.59±0.21)×10-3mm2/s,其中G1组与G3组间差异显著(P=0.006)。ADC值与病理分级存在较弱的负相关(r=-0.389,P=0.01)。结论DWI与常规MRI结合能为子宫内膜癌的鉴别诊断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是常规MRI的有益补充。ADC值有助于区分子宫内膜癌与良性病变、正常内膜。不同病理级别组的ADC值间存在较大重叠,尽管高级别的子宫内膜癌与低级别相比,其ADC值有减小的趋势,但用ADC值预测病理级别有一定困难。第二部分3.0TMR动态增强成像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目的初步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动态增强特征,评价其定量数据及曲线类型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32例、宫腔良性病变30例(内膜息肉16例、内膜增生10例、黏膜下肌瘤4例)行常规MRI和DCE-MRI检查,MR扫描方案包括:T2WI、T,WI、DCE-MRI。分别对良恶性病变的MRI形态学特征进行评估,形态学特征评估包括病变的形态、信号强度、信号均质性、瘤内囊变、纤维核、结合带等,使用卡方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形态学特征。绘制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 TIC),使用卡方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的TIC曲线形态学差别,计算TIC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计算DCE-MRI半定量参数,即时间-信号强度参数:包括强化峰值、峰值时间、最大相对强化度及流出分数,并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良恶性病变DCE-MRI参数,对各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以寻求最佳参数及最佳诊断阈值。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病理级别子宫内膜癌的动态增强参数。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子宫内膜癌动态增强参数与病理级别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癌与良性病变的形态学特征(结合带除外)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子宫内膜癌与良性病变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有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病变多出现Ⅰ型曲线,子宫内膜癌多出现Ⅲ型曲线。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各DCE-MRI参数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均存在一定重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峰值时间与流出分数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TTP的曲线下面积AUC=0.827,当阈值设为154时,敏感度为81.3%,特异性为76.7%;washout的曲线下面积AUC=0.808,当阈值设为0.0853时,敏感度为75.0%,特异性为80.0%;不同病理级别子宫内膜癌间的各动态增强参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子宫内膜癌各动态增强参数与病理级别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动态增强的半定量参数及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在子宫内膜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能提供帮助信息。但是各动态增强参数对于预测子宫内膜癌病理分级意义不大。第三部分3.OTMR动态增强与扩散加权成像在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中的价值目的探讨3.OT MR动态增强(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 DCE-MRI)与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在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宫颈浸润及整个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前MRI检查资料,MR扫描方案包括:T2WI、DWI(b值为0,500,1000s/mm2)及DCE-MRI,评估不同成像方法上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宫颈浸润等情况并进行术前分期,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计算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宫颈浸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性,并采用配对卡方检验确切概率法比较不同成像方法对肌层浸润、宫颈浸润及分期的准确性,而不同成像方法判断肌层浸润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Fisher’s确切概率法。结果单独T2WI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准确性为76.0%,DCE-MRI联合T2WI为84.0%,DWI联合T2WI为92.0%,DWI联合T2WI诊断肌层浸润的准确性要高于DCE-MRI联合T2WI和单独T2WI,其中DWI联合T2WI与单独T2WI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2<0.05)。DWI评估肌层浸润时不受混杂因素的影响(P值均>0.05),而肿瘤浸润宫角是DCE-MRI诊断错误的唯一影响因素(P=0.007<0.05)。对于宫颈浸润,单独T2WI诊断的确性为88%,DCE-MRI联合T2WI为94%,DWI联合T2WI为96%,三者间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T2WI判断子宫内膜癌术前分期准确性为66.0%,DCE+T2WI为78.0%,DWI+T2WI为92.0%,DWI+T2WI评估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性要明显高于DCE+T2WI(P=0.0391<0.05)与单独T2WI(P=0.0002<0.05),DCE+T2WI评估准确性高于单独T2WI(P=0.0313<0.05),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DWI与DCE-MRI在评估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宫颈浸润及术前分期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DWI评估子宫内膜癌分期的准确性高于DCE-MRI,DWI与DCE-MRI应当作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常规检查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