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促进了乡村旅游在全国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居民作为旅游影响的直接感受者,其感知和态度直接影响着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本研究将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综合评价与分类评价相结合、问卷调查与深度访谈相结合,在测度和评价郝堂村居民旅游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并提出了促进当地旅游业提档升级的可行性建议。研究结论如下:(1)郝堂村旅游业的发展贯穿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始终,具体可划分为发展前、蛰伏期、探索时期、快速发展时期四个阶段。发展前,郝堂村的乡村面貌极为落后。在蛰伏期,郝堂村通过“内置金融”盘活了集体经济,以资本的累积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一线曙光。探索期的郝堂村主要是通过“郝堂茶人家”项目的建设,打造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吸引物。在快速发展时期,随着游客数量的剧增,郝堂大力发展农家乐项目,与此同时进行村庄规划、生态景观重构,并积极举办节事活动,实现了乡村旅游的规范化和产业化发展。(2)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郝堂村当前处于由发展阶段向稳固阶段过渡的时期,呈现出了旅游者数量持续增加但增长率有所下降、“自我中心型”旅游者增多、人造景观逐渐增多、居民关注且重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基础设施和交通状况不断改善、经济活动与旅游业联系紧密等特征。(3)郝堂村居民旅游感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主要有系统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层次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指标的筛选方法为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指标体系由产业经济、生态环境、社会文化3个因子层和20个具体指标构成。本研究指标权重的计算方法为层次分析法,具体步骤为:?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构建成对比较矩阵。?计算权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确定成对比较矩阵并计算指标权重。本研究的主要评价方法为模糊综合评价法,具体步骤为:?确定因素集及权重向量。?确定评语集。?确定评价矩阵。?综合评价。?去模糊获得单一评价值。(4)从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来看:郝堂村居民对旅游业的发展整体上持支持态度,但对旅游影响的正面感知有待提升。从因子层来看,居民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感知最强,对产业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较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郝堂村的旅游业是在美丽乡村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二是各村民组之间旅游业的发展程度不一。(5)从分类评价结果来看:?郝堂村居民对产业经济影响的负面感知较强,具体表现在贫富差距增大、旅游投资吸引力不足两个方面。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旅游业发展规模有限、旅游品质较低、产业带动力不足。二是居民参与度不足,且形式较为单一。?郝堂村居民对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影响的正面感知较强,居民普遍赞成旅游业发展改善了当地的居住环境、乡村景观以及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了本地知名度,增强了政府和居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同时改变了居民的生活习惯使其思想观念更加开放进步,但要格外关注旅游季节性影响引发的交通拥挤、外来文化冲击造成的传统文化淡化等问题。(6)居民感知视角下,促进郝堂村旅游业提升发展的建议有:?贯彻落实社区居民参与原则,持续推进旅游业发展共建共享。?丰富居民参与方式与内容,促进旅游业融合与联动发展。?广泛了解居民诉求与建议,促进旅游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开展针对性的教育与培训,提高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意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