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兔寄生虫病是养兔业中常见的一种慢性、隐蔽性、消耗性疾病,患病动物往往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严重时表现为腹泻、消瘦、食欲不振等症状。引起兔寄生虫病的病原主要有球虫、圆线虫、栓尾线虫、贾第虫、隐孢子虫等,其中贾第虫和隐孢子虫为人兽共患寄生虫。为了解我国部分地区兔寄生虫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本研究从2012年3月至2013年9月对我国河南省、四川省、浙江省、贵州省部分地区养兔场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兔隐孢子虫阳性样品进行多位点扩增分析,解析兔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 cuniculus)群体遗传结构,以了解我国兔隐孢子虫病的流行规律和传播机制以及生物学特性,以期为隐孢子虫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为了解我国部分省份部分地区兔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和流行特征,采用饱和蔗糖漂浮法和卢戈氏碘液染色法对河南省、四川省、浙江省、贵州省部分地区养兔场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采集了2115份家兔粪便样品。共发现5类肠道寄生虫,1类体外寄生虫,分别为球虫、贾第虫、圆线虫、拴尾线虫、阿米巴原虫和螨虫。检出寄生虫阳性粪样1559份,总感染率为73.71%(1559/2115)。其中以球虫感染率最高达60.95%(1289/2115),贾第虫、圆线虫、拴尾线虫、阿米巴原虫、螨虫感染率分别为0.61%(13/2115)、18.39%(389/2115)、0.85%(18/2115)、5.67%(120/2115)、3.50%(74/2115)。以球虫和其他种类的一种寄生虫混合感染为主(10.42%)。为了解河南省兔隐孢子虫种系发育关系及分子流行病学,本研究基于微卫星和小卫星标记如MSC6-7、RPGR, DZ-HRGP、MSC6-5、CP47、CP56、chom3T、ML2、mucin-1等共9个位点,对本实验室采集保存的兔隐孢子虫(C. cuniculus)样品进行多位点扩增并测序,运用ClustalX2.0进行序列比对,采用DnaSP5.10.01分析C. cuniculus基因序列多样性,LIAN3.5分析连锁不平衡。结果表明共15个C. cuniculus样品在所有9个位点全部有扩增结果,C.cuniculus分离株在9个位点分别形成1、2、3、1、1、4、1、1、1个亚型,15个分离株在9个位点形成6个C.cuniculus MLST亚型,连锁不平衡结果表明河南省C. cuniculus为流行性群体结构,暗示河南C. cuniculus分离株引起的兔隐孢子虫病在兔群体中的流行是不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