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溶酶原在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膜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lh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
  纤溶酶原及其激活产物纤溶酶在纤维蛋白溶解、细胞外基质降解、细胞迁移、组织重塑、伤口愈合、促炎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报道许多病原体能够挟持纤溶酶原系统通过纤溶酶原激活剂促进蛋白酶的后续激活、分解细胞外蛋白、破坏补体系统逃避宿主的免疫反应。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表面蛋白enolase(烯醇酶)、DnaK(热休克因子)、EF-TU(延伸因子TU)等也能与纤溶酶原结合,但具体作用未知。
  本研究的目的:1.旨在探究纤溶酶原在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脑膜炎中的作用,为细菌性脑膜炎发病机制提供新的研究思路;2.确定细菌利用宿主纤溶酶原系统所涉及的作用体制,为以后更深入的研究提供较好的实验基础。
  方法:
  首先通过尾静脉注射细菌进行体内攻毒实验及细胞病理建立李斯特菌脑膜炎动物模型,然后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明确纤溶酶原系统在李斯特菌脑膜炎中的作用。体外实验中,使用脑血管内皮细胞建立体外血脑屏障模型,即通过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计算不同组别的细菌感染脑血管内皮后黏附和侵入量的变化情况。
  数据分析:
  统计学采用Graphpad Prism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各组组别的Mean?SEM,根据分析方法得不同采用Unpair t test或One-wayANOVA或two-wayANOVA进行分析;P-value<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能够利用纤溶酶原增加对细胞的黏附和侵入,从而增强致病性作用。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上述有利作用能够被氨基己酸所抑制,且抑制作用与氨基己酸的浓度成正相关。
  3.通过进行体外小鼠实验发现,不同处理组的小鼠在同一时间段血液、肝脏、脾脏的载菌量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小鼠脑中的载菌量及存活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能够利用宿主的纤溶酶原系统增加自身的致病性。
其他文献
目的: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显示[1],冠心病发病率、死亡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冠心病现患人数为1100万。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发病高危因素亦为糖尿病病人的发病高危因素,因此,随着中国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影响,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临床越来越常见。长期的高血糖可导致肾脏微血管病变,使得肾小球滤过率及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据研究报道,约30-35%的糖尿病晚期会发
学位
期刊
期刊
学位
背景及目的:  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ICAD-AVBAO)临床表现不特异、病情波动、及时精准诊断相对困难,致残率、致死率高。针对ICAD-AVBAO的血管内治疗(EVT)策略目前无最优标准化方案,预测其血管内开通预后的因素有限。本研究旨在系统性观察AVBAO的临床分型及影响ICAD-AVBAO血管内开通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探求更优选的血管内开通策略及与预后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  方法
学位
期刊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