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种群的更新是种群繁衍后代最基本的行为和过程,也是植物生存的对策之一。我们一旦确立某种植物资源种群的更新机理,就可以掌握资源的采收时间和控制采收强度,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刺五加作为重要的中药资源,具有治疗心血管疾病和抗衰老等医疗保健功能,深受国内外患者青眯,其产品走俏。但是商品刺五加主要依靠野生资源提供,大量采挖刺五加,使之在相当长的时期无法更新,从而导致该种群在较大面积上急剧减少甚至消失,而刺五加人工栽培起步较晚,并且栽培成本高,不能从根本上缓解采挖对野生资源的压力。为此,本研究对刺五加的种群结构、构件生物量、有性生殖和营养繁殖等诸多数量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揭示刺五加种群生长发育的内在规律,探讨种群可持续更新的机制,并且初步探讨了刺五加种群最大可持续收获量,为实现刺五加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1、刺五加种群的结构 刺五加种群的年龄结构、高度级结构和径级结构在3个样地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与刺五加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有关,同时也与群落的生境、干扰程度和平均生长速度有关。不同生境其种群死亡率高峰和生存率具有一定的差异,其形成原因是种群内在的变化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生命过程分析表明,刺五加种群存活曲线趋于DeeveyⅢ型。 2、刺五加种群构件生物量 在郁闭度为40%的蒙古栎林中,种群处于最佳生活状态,刺五加种群个体生物量和各功能构件生物量比针阔混交林和次生杂木林中都大,种群的密度和种群生物量达到10.2857株/m~2,和250.0454g/m~2;在郁闭度为60%的针阔混交林中,坡向以及人为干扰等条件可能限制了刺五加种群的生长发育;种群密度2.1563株/m~2;在郁闭度为70%次生杂木林中,高荫蔽条件可能是限制刺五加种群生长的主要因素,种群密度为3.3333株/m~2,但种群生物量却小于针阔混交林。刺五加种群各功能构件生物量的平均值在3个样地中具有相同的规律:茎构件>根茎构件>叶构件。不同样地刺五加种群各构件生物量比率具有一定的差异,一般年龄较小的个体,叶构件所占的比率较大。尽管不同生境刺五加种群分株的生长和物质生产有一定的差异,但各种群在叶构件、茎构件和根茎构件生物量与分株生物量的相对增重均具有一致的幂函数异速生长规律。 3、刺五加种群的更新机理 本研究结果表明,刺五加的有性生殖方式不占优势。据对三个生境刺五加植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