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比穴位埋线与常规针刺对恢复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治疗前后的H-B分级量表、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及临床症状改善等方面的比较,观察穴位埋线治疗恢复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及对不同病程间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9例患者按就诊顺序以病程为分层因素分为三层,分别为16~30天、31~60天、61~90天三层。不同层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常规针刺组和穴位埋线组。常规针刺组,1日针刺1次,留针30分钟,治疗6天,休息l天,14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穴位埋线组,7天治疗1次,14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收集治疗前和三个疗程后的H-B分级量表、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及临床症状改善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临床疗效:①穴位埋线组和常规针刺组所有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穴位埋线组、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是88.57%、84.6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总体疗效方面穴位埋线组优于常规针刺组。②病程为16~30天和31~60天的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穴位埋线组、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是97.67%、93.02%和90.91%、84.85%,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病程在16~60天内穴位埋线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组。③病程为61~90天的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穴位埋线组、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分别是72.41%、71.4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病程在61~90天穴位埋线组与常规针刺组疗效相当。④穴位埋线组组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病程为16~30天与61~90天患者、病程为31~60与61~90天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为16~30天与31~60天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病程为16~60天患者的疗效优于病程为61~90天。2.H-B分级:①穴位埋线组和常规针刺组所有患者治疗后H-B分级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穴位埋线组优于常规针刺组。②病程为16~30天和31~60天的两组患者治疗后H-B分级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穴位埋线组优于常规针刺组。③病程为61~90天的两组患者治疗后H-B分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穴位埋线组在改善H-B分级量表与常规针刺组相当。④穴位埋线组组内治疗后H-B分级比较,病程为16~30天与61~90天患者、病程为31~60与61~90天患者治疗后H-B分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为16~30天与31~60天患者治疗后H-B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穴位埋线疗法在改善病程为16~60天患者H-B分级优于病程为61~90天。3.症状体征量化表评分:①常规针刺组与穴位埋线组所有患者的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所有穴位埋线组的评分结果优于常规针刺组。②病程为16~30天和31~60天的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穴位埋线组的评分结果优于常规针刺组。③病程为61~90天的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穴位埋线组改善症状、体征积分与常规针刺组相当。④穴位埋线组组内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病程为16~30天与61~90天患者、病程为31~60天与61~90天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为16~30天与31~60天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穴位埋线疗法在改善病程为16~60天患者症状、体征积分优于病程为61~90天。结论:①穴位埋线疗法治疗恢复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针刺。②穴位埋线治疗恢复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病程为16~60天患者疗效优于病程为61~90天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