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广西油茶果壳为原料、N2为保护气,在自制的管式热解装置上进行了油茶果壳热解反应研究;以磷酸为活化剂,分别采用常规加热和微波内热炭化-活化一步法进行了油茶果壳基中孔活性炭的制备、表征及孔结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在300~800℃条件下,考察了热解温度对热解炭、生物油和不凝气体收集率分布的影响。采用GC-MS和GC技术对生物油中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热解炭收集率下降,不凝气体收集率升高,生物油收集率呈先升高后下降趋势,并在500℃获得最高收集率40.2%;油茶果壳热解生物油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含氧有机混合物,共分离出73个峰,鉴定出酸、酚、醛酮、呋喃和酯类24个主要化合物,占色谱总流出峰面积的68.73%,其中乙酸、邻苯二酚、2,6-二甲氧基苯酚、4-甲基邻苯二酚和2-甲氧基苯酚的含量分别为32.82%、5.24%、4.38%、3.27%和3.19%;对油茶果壳热解生成生物油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获得了油茶果壳热解反应的复杂反应网络图。以磷酸为活化剂,分别考察了常规加热和微波内热炭化-活化一步法制备油茶果壳基活性炭的影响因素,获得了较适宜的活性炭制备条件。常规加热活化制备活性炭(hAC)的较适宜条件为:浸渍时间20h,磷酸浓度50(wt)%,原料粒度0.25~0.38mm,活化温度500℃,活化时间2.5h,浸渍比1:2.0,其碘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分别为969.87mg·g-1和285.00mg·g-1;微波内热活化制备活性炭(mwAC)的较适宜条件为:原料粒度0.25-0.38mm、浸渍比1:2.0、磷酸浓度60(wt)%、微波时间18min、微波功率700W、浸渍时间20h,其碘和亚甲基蓝吸附值分别为1015.34mg·g-1和231.80mmg·g1。采用低温氮吸附、SEM、XRD、FT-IR、Boehm滴定和TG/DTA等技术对自制的油茶果壳基活性炭进行了表征与孔结构研究;采用BJH和αs-plot法对活性炭的氮吸附曲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hAC和mwAC两种活性炭的BET比表面积SBET分别为1598.9m2·g-1和1767.5m2·g-1,中孔率分别达75.3%和84.3%,孔径集中分布在1.4-5nm;结合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与孔结构信息,获知微波活化制备的活性炭倾向于形成口小腔大型孔;XRD分析表明两种活性炭均属难石墨化的乱层结构;FT-IR和Boehm滴定分析表明活性炭表面含有羧基、内酯基、酚羟基等含氧官能团,1nwAC的表面酸性比hAC的表面酸性强;TG/DTA分析表明在温度低于500℃时,hAC和mwAC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