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模糊限制是庭审语篇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它是庭审参与者(检察官、法官、律师、证人等)为了顺应各种语境因素而经常使用的重要交际策略。虽然模糊限制语在庭审语篇中如此重要,但是对这一现象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主要体现在:对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描述缺乏基于合理语料库的统一描述框架,对模糊限制语在庭审语篇中的动态生成机制没有充分有力的解释。鉴于此,本文旨在对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形式、功能、生成机制进行综合性研究,以期揭示人们如何、缘何在庭审语篇中使用模糊限制语。
基于维索尔伦的语言顺应论,本文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1)模糊限制语的选择涉及哪些变量?(2)在选择过程中模糊限制语是如何被商讨的?(3)在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用来顺应哪些因素?(4)模糊限制语在庭审语篇中具有哪些功能?为了回答以上问题,本文搜集整理了美国辛普森案的部分庭审记录(庭审参与者包括法官、检察官、律师及证人),并以此为语料,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所选语料进行了分析讨论。
在对所选语料研究基础上,本文对以上四个问题进行了如下回答:
第一,在庭审语境中,模糊限制是交际者为了便于交流而经常使用的交际策略。模糊限制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模糊限制语来实现。一个适切的模糊限制语往往是在一系列变量中进行选择的结果。本文所建语料库中模糊限制语共出现了9603次。其中,词汇型模糊限制语(例如,动词、副词、形容词等)占71%(6814次);非词汇型模糊限制语(例如,there-be存在句、反义问句、假设条件句及直接引语)占29%(2789次)。事实上,对模糊限制语不同语言形式的选择正是交际者为实现其交际目的而进行的语言策略的选择。在庭审语篇中,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我们可以将这些模糊限制语的变异在策略层面上划分为三个主要维度,即命题内容准确性维度、情感维度和语篇连贯维度。从命题内容准确性维度看,模糊限制语的变异涉及命题内容的真值,标志着说话者对命题效度的态度。就情感维度而言,模糊限制语的变异指向情感,即满足说话者或者听话者的情感需求。在语篇连贯维度上,模糊限制语作为衔接工具使说话者能够有效地进行交际。
第二,就运行机制而言,模糊限制语的选择具有商讨性。商讨不是按照严格的规则进行的,而是在高度灵活的原则或者策略的基础上完成的。尽管模糊限制语的选择不受固定的形式-功能规则的严格制约,但是我们仍然能在商讨过程中发现一些原则在指导着说话者对模糊限制语的选择。本研究语料库显示在庭审中交际者对模糊限制语的选择主要基于以下三原则或策略:合作原则、礼貌策略和语篇连贯。说话人在选择模糊限制语时为了满足交际需求可能会考虑遵守或者违反合作原则中的任一准则。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实施消极礼貌策略,也可以实施积极礼貌策略。另一方面,模糊限制语还会对话语的连贯发展产生影响。为了讨论方便,本文对模糊限制语的商讨性与这三原则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别探讨。实际上,它们之间并没有清晰的界限。同时,商讨过程凸显出模糊限制语商讨性的两个属性,即不确定性和灵活性。正是这两个属性使模糊限制语的商讨成为可能。
第三,模糊限制语的商讨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而是受到不同因素的制约。换句话说,语言的选择是在语言结构与语境相互顺应的商讨过程中进行的。语境在语言结构的选择中起着重要作用。庭审语篇,作为一种机构话语,对语境具有高度依赖性。各种语境因素不可避免地会对语言的选择产生深远的影响。模糊限制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是顺应社交世界(例如庭审规则、权力关系等)及心理世界(例如交际者的心理动机)等语境因素的结果。这些社交、心理因素看起来为庭审语境中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提供了合理解释。然而,遗憾的是,要想穷尽这些潜在的因素是非常困难的(如果可能的话)。
最后,本研究将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功能大致分为三类:信息功能、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信息功能是指模糊限制语对说话者表述的命题内容和准确度的修正作用。模糊限制语的信息功能传达出说话者竭力做出符合事实的论述的愿望。交际功能主要涉及说话者与听话者之间的人际关系,是指说者对听者的态度。基于本研究语料,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交际功能可划分为两类。一是使话语表述更适切;二是改善人际关系。适切的话语可以通过模糊限制语的三个次功能--增加话语信度、降低面子威胁风险及保护自己来实现。人际关系的改善可以通过模糊限制语巩固人际和谐以及解决人际冲突的功能来实现。语篇功能是指模糊限制语组织语篇和引导听话者的功能。也就是说,模糊限制语可以用来协调语篇或者话轮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
本研究对模糊限制语作为庭审交际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交际策略在庭审语篇中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动态研究,分析了庭审参与者选择模糊限制语的心理、社会等主要动因,探索了庭审语篇中模糊限制语的生成机制。理论上讲,本研究可能会丰富模糊限制语、语用学及语篇分析的研究。从实践上来说,本研究可能对司法实践具有指导作用,了解模糊限制语在庭审语篇中的运行机制有助于庭审参与者尤其是司法人员贴切地运用模糊限制语来应对司法实践中不断变化的语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