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视角下的农村基督教传播研究——以河南省漯河市F村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jiu7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和生活品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注重物质生活方面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精神生活。但是,经济生活条件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其他生活条件水平的相应提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取得成效的同时,也有不足,社会建设中的许多问题也渐渐突显出来。尤其是在农村地区,相应的农村社会建设措施没有及时跟进,农民没有过多的文化娱乐形式,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这就给基督教的传播以可乘之机。本文将以河南省F村为个案,在深入剖析基督教在农村传播原因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第一章绪论部分,详细说明了提出此研究的目的和价值。对基督教在我国传播原因和传播后果进行文献综述。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与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作者阐明了本论文的创新点与采用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介绍了F村宗教信仰的发展概况。在基督教传入F村之前,包括佛教、家庭祭祀、上坟等传统信仰相当盛行。但是基督教传入F村后,传统信仰急剧衰落,其信仰人数越来越少。与此形成鲜明对比,信仰基督教的人越来越多。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虽然基督教信徒多以中老年妇女为主,但是他们在村庄与亲属间形成的影响力却不容忽视。  第三章是在第二章的基础上从基督教传播内容与传播策略入手,深入剖析基督教在传播过程中具有的“吸引力”。在传播内容上,基督教依靠《圣经》对人类的生老病死有完满的解释,解答了人类的生死之谜。在传播策略上,以亲情为纽带,减少心理障碍;寻找合适时机,增加传播砝码;以政策为优势,优化传播环境;以传统为跳板,减少排斥因素。  第四章主要从社会建设的角度看待F村基督教传播的原因。社会建设主要包括民生和社会管理两部分。本章主要从落后的医疗卫生条件与消灾解难保平安、家庭的“空心化”与心灵慰藉求安抚、集体生活的空白与群体娱乐图热闹三个方面来阐述在我国现代化社会建设进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主要以社会建设的角度,通过分析并结合基督教传播对我国农村产生的消极影响与后果入手,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  第六章是对本文的思考与总结,基督教在农村的传播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打发了农民闲散无聊的时光,但对于和其生活在一起的孩子来说,却不利于孩子正确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因此要普及宗教政策,纠正村民错误观念,积极引导宗教在农村的良性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对国际法中的最低待遇标准进行了研究。国际法中的“最低待遇标准”一直尘封在1926年混合求偿委员会在“尼尔案”的裁决里面,西方国家将之作为对外国人待遇的绝对待遇标
本文以宽浅、变迁河流所表现出的不同河段特性及地形特点为背景,就新疆伊犁河流域和塔里木河流域的特点,总结以往的经验,提出了新疆宽浅变迁河流桥型选择的建议及环境管理的
信仰是人类恒议恒新的话题,信仰问题又是现代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在传统、现代及后现代集于同一时空的复杂境遇,信仰教育问题成为当代中国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当代大学
学位
20世纪末期,随着网络逐渐步入人们的家庭,成为人类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网络隐私权保护”的问题。目前,世界上已有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对此制定了专门法律
20世纪初以来,人类学对汉族宗族的研究始终在“宗族乡村”、“功能主义”、“社区研究”的模式下展开。上述研究方法、思路、理论对中国汉族宗族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以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