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浮托安装有安装吨位大、陆建完整、连接调试量少等特点,应用广泛,但是受限于浮托安装环境要求较高,导致安装时间窗口较窄。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采用在浮拖船和上部待安装模块之间搭建一种升沉补偿装置,利用主动控制装置液压缸伸缩对上部待安装模块的运动进行补偿。主要针对该装置液压控制系统进行研究,目的为提高升沉补偿装置液压控制系统的精度,保证上部平台的稳定性。本文研究内容如下:根据升沉补偿平台工作环境,对浮拖船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浮托安装有安装吨位大、陆建完整、连接调试量少等特点,应用广泛,但是受限于浮托安装环境要求较高,导致安装时间窗口较窄。基于此背景下,本文采用在浮拖船和上部待安装模块之间搭建一种升沉补偿装置,利用主动控制装置液压缸伸缩对上部待安装模块的运动进行补偿。主要针对该装置液压控制系统进行研究,目的为提高升沉补偿装置液压控制系统的精度,保证上部平台的稳定性。本文研究内容如下:根据升沉补偿平台工作环境,对浮拖船受海浪作用下船舶运动状态进行分析。考虑到浮托安装时浮拖船系泊在指定区域,浮拖船风浪作用下横摇和垂荡对其姿态变化影响较大,以三级海浪作用下的浮拖船为研究对象,分析计算得到船舶横摇和垂荡运动方程;考虑升沉补偿过程中液压缸反作用力对船舶运动姿态的影响情况下,分析此时海浪作用下升沉补偿装置的运动状态。以运动状态下船舶受到液压缸反作用力为输入信号,求解风浪作用力和升沉补偿反作用力共同作用下船舶运动姿态方程,以船舶运动位姿为输入信号求解升沉补偿装置运动过程中液压控制系统运动误差,根根液压缸运动误差方程确定升沉补偿上部平台受力情况并对上部平台补偿过程中稳定性进行判定;建立的船舶和升沉补偿装置整体运动模型,基于simulink搭建整体装置的仿真模型,根据对船舶海浪作用下的运动状态作为整体仿真系统的信号输入,根据计算转化为船舶装置执行液压缸位移变化信号进行输入。以理论计算得到船舶平台与升沉补偿装置执行液压缸连接点处的运动曲线为升沉补偿装置信号输入,仿真分析升沉补偿装置上部平台与升沉补偿装置执行液压缸连接点处位移变化;通过对模型仿真结果的分析,验证升沉补偿装置在三级海浪作用下能够保证上部平台的稳定性,满足浮托安装对平台稳定性的要求,验证该方案在升沉补偿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对浮托安装过程中海浪对安装影响较大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案,验证浮托安装过程采用升沉补偿装置可以有效应对一定规模海浪,保证安装上部模块的平稳,在升沉补偿装置液压系统中引入位移协调控制算法保证升沉补偿装置液压系统控制精度,进而保证升沉补偿装置运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理论上的研究表明该方案的可行性,为下一步实际升沉补偿装置的搭建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单晶碳化硅作为典型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凭借其优异于传统硅材料的高击穿电压、高热导率等物理特性,在高温、高压、高频、抗辐射、大功率等电子传感器件的研发制备中得到广泛应用,是航空、军事、核能和民用尖端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材料。但是碳化硅硬度高、脆性大等特点,为单晶碳化硅的加工制备带来很大挑战,限制了碳化硅相关研究技术成果的转化。因此,研究单晶碳化硅加工机理,来改善其加工工艺,实现单晶碳化硅高精度低损伤
自从2004年石墨烯于实验中第一次被发现以来,石墨烯、二硫化钼(Mo S2)、硒化锡(Sn Se)以及黑磷等二维材料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二维材料在单层或少层的情况下表现出了与其体材料完全不同而又极具研究前景的物理化学性质。二维纳米材料表现出的优异光电性质和直接带隙现象均受到原子层数和厚度的调控。目前制备二维材料的方法均无法精确获得指定层数的材料样品。本课题组此前提出了基于AFM的厚度可控逐层机械减薄
石墨烯因其独特的结构而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质,被誉为金属基复合材料理想的增强相。但在铝基复合材料研究工作中发现,石墨烯与金属铝润湿性差,分散过程中容易发生团聚或结构被破坏。另一方面,目前普遍采用的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粉末冶金法产率较低,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因此,寻求一种高效率制备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石墨烯/铝基复合材料的方法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分别使用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技
作为最常见的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Al/4H-SiC和Al/α-Al2O3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然而其界面反应和结合强度对于力学性能影响的机制还不清楚。因此,本文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Al(111)/4H-SiC(0001)和Al(111)/α-Al2O3(0001)界面体系的结构、结合强度及成键特征等性质,并分析了界面产物和掺杂调控对界面结合和力学性能影响的微观机制。界面反应会直接影响复
穆勒矩阵偏振测量系统(Mueller-matrix polarimetry,MMP)是分析光学材料表面和亚表面应力的重要工具。但目前MMP基本上是台式仪器,结构复杂,操作繁琐,难以实现光学加工机床上的光学材料原位在线检测。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研究了一种基于磁光旋转的紧凑型原位穆勒矩阵偏振测量系统和方法,采用磁光旋转的方法避免传统偏振测量系统中器件机械运动带来的误差,同时采用多态自校准方法,使该系统
与传统钛合金相比,钛基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等优点,但钛基复合材料还存在界面开裂和界面脱粘等问题,对其力学性能产生不利影响。并且由于实验中界面结构的复杂性,界面微观结构、界面结合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尚不清楚。考虑到SiC和TiB是钛基复合材料中应用最广泛的增强相,本工作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系统研究基体掺杂的SiC/Ti体系和增强相掺杂TiB/Ti体系的界面结合、理论强度和弹性性能,结
金刚石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高导热等特征,在非铁合金加工,石油天然气、矿业开采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需求。在现代工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课题采用高温高压法分别制备了以Ti-B基和Ti-Si基结合剂的中介结合型聚晶金刚石,其中Ti-Si基分为Ti-Si、TiC-Si和Ti3SiC2-Si三种结合剂。探究了烧结温度、结合剂体系及含量对聚晶金刚石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两体系的聚晶金刚石的致密度、硬度、
碳纤维网格以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及独特的物理属性,逐渐受到相关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由于具有超高的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优异的耐腐蚀性能及双向受力等突出优势,使其成为复合材料理想的增强相而广泛应用于水泥基复合材料工程修复和加固领域。但是,碳纤维网格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CMCCs)仍然存在碳纤维网格与水泥基界面粘结强度低等突出问题。因此,探索新的界面改性的方式以突破现有技术对于获得具备优良综合力学性能的水泥基
海上固定平台建造成本高、运营风险大,开展完整性管理评价以不断提高其完整性管理水平,可以有效降低成本和运营风险,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抗风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在通过文献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完整性管理初始评价指标,通过专家访谈对初始评价指标进行了补充、细化和聚类,得到海上固定平台完整性管理的初始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进行分析,根据各指标重要程度确定了最
近年来,随着石油开采目标逐渐向深海转移,石油模块逐渐朝着重量重、尺寸大的方向发展。石油模块一般是在码头上进行建造,采用合适的移位方式移位到驳船上。当驳船的高度高于码头,常用的滑移装船与轴线车移位的方式不能使用,只能采用吊装方式。石油模块的吊装需借助于大型的起重设备,环轨式起重机作为一种新型的起重设备,因具有起重量大,同时兼备超大的起重力矩的优点,在吊装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环轨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