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漱溟(1893~1988),我国近现代爱国主义人士,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思想家、教育家、乡村教育运动的倡导者和现代新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其成名作为《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对中国社会建设影响最大的著作是《乡村建设理论》。因其独立思考,表里如一,被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艾恺誉为中国“最后的儒家”。有意思的是,梁漱溟虽然被后人称为儒者,但是他小时候却从来没有认真读过儒家的“四书五经”,也没有接受过传统的私塾教育,而是在他父亲的安排下念的新式学堂,学的是英语ABC。因此,在他青年时期之前非常厌弃这种高悬理论的儒家经典,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色彩浓厚。与许多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不同,梁漱溟至始至终都无意以学问名家。他一再声明自己不是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因此,他对儒家的理解都是从自己的社会生活实践和对人生感悟中得来的,他特别蔑视那种“寻章摘句老雕虫”式的考据学问,而是注重对儒家精神的阐发,特别是儒家的人生哲学,他有着很深的体味,对孔子儒学的修养功夫和生活之道有着很深的践行。梁漱溟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人生和社会两个方面,在人生问题的思考上梁漱溟主要是受到佛家和儒家的影响,他对两家精神的区别和一致性都有着很深的观察;在社会问题的思考上,梁漱溟受社会主义思想影响比较大,同时他本着儒家的人生之道和伦理精神对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以及社会主义社会都有评判,在多年乡村教育实践中,他试图以儒家的伦理精神为导向,同时吸收西方政治和社会的积极因素(如团体组织精神),走出一条人类社会的理想之路。本文以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梁漱溟主要著作的详细阅读,对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系统全面地呈现了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一系列相关问题。本文主要分为绪论、论文主体以及结语三大部分。本文的第一部分为绪论。作为全文的第一章,主要是对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现有成果进行归纳和总结,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对本题的选题缘由、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及其写作目的分别进行了说明,同时指出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本文的第二部分为论文主体,共分为四章:从第二章开始至第五章结束。第二章主要是从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理论来源入手,指出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理论不仅来源其对东西文化的独特认识与全面而深入的理性观,同时也吸收容纳了丹麦的民众教育思想和同时期乡村教育家的理论成果。第三章主要是具体论述了梁漱溟不同时期的乡村教育实践活动,指出梁漱溟既是一个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个实践家。在梁漱溟的一生中人生问题与中国问题始终是他全部思考的方向,并且梁漱溟不断地把对这两大问题的认识付诸实践,可以说梁漱溟的乡村教育思想就是在他不断的认识,继而又不断的实践中形成的。第四章主要是通过分析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指出与同时期的乡村教育家想比,梁漱溟是唯一一个有一整套理论体系的乡村教育家。第五章主要是详述了梁漱溟乡村教育的启示,在对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全面认识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其乡村教育思想的四个主要特点:一是注重人生情意教育;二是强调教育机会均等;三是倡导以社会为本位的大教育观;四是鼓励知识分子下乡与农民打成一片。通过对梁漱溟乡村教育思想四个特点的深入剖析,指出其乡村教育思想的优点与不足,为我国当前农村教育现代化提供历史经验借鉴。本文的第三部分为结语,主要是对本文的观点进行了总结性的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