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查阅大量资料,结合对东营市5个县区的34个乡镇、济军生产基地和胜利油田有关单位的453个村庄、分场、公司中6万多枣农的236475.3亩冬枣密植园、318处贮藏保鲜库和4家贮藏加工销售企业,以及社会生产条件等冬枣资源的详细调查,对东营市冬枣产业进行了分析,获得如下结果:1.发展冬枣产业,有利于改善东营市的生态环境。东营市具有生产优质冬枣的自然环境条件。冬枣具有抗旱、耐寒、耐盐碱、耐贫瘠,适应性强的特点。因此,大面积发展冬枣,可提高东营地区森林覆盖率,有利于土地沙化治理和盐碱地改良,进一步改善其生态环境。2.东营市冬枣产业化生产初见规模。自2000年,东营市政府将冬枣列入专项督查,冬枣生产规模迅速扩大,新户、义和、丁庄、史口、明集等乡镇先后成为冬枣发展重点乡镇,建成一批规模大、标准高、质量好的冬枣密植园和示范园,全市冬枣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的态势基本形成。至2005年3月,全市冬枣种植面积已达236475.3亩。3.东营市冬枣产业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产基地规模小而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优势;保鲜贮藏难题仍未彻底解决,保鲜贮藏能力;淡水资源缺乏,制约冬枣发展;枣农技术素质偏低;缺少规范化管理模式,冬枣质量高低不一,难以进入大型超市和国际市场;品种退化情况严重,育苗工作压力大;农业推广模式单一,科技服务滞后等。4.解决东营市冬枣产业化中存在问题的方法。一是加强科技投入,规范冬枣生产和管理模式,建立有机枣园;二是选育优良的冬枣品种;三是建设贮藏加工体系,提高贮运加工能力;四是充分发挥政策优势,加强软环境建设。5.提出了适合本地特色的冬枣生态经济建设模式。结合《东营市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的指导思想,将冬枣产业化发展纳入到整个东营的生态建设中,建立以冬枣为主的特色农林业生态系统,达到冬枣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