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随着城市居民物质生活的丰富以及闲暇时间的增加,市民的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休闲成为大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对居民的休闲生活十分重视,2013年2月开始实施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要构建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我国掀起一股城市休闲化建设的热潮,人们的休闲生活随之呈现出全方位的变化。作为全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上海一直走在全国城市休闲化建设的前列,城市休闲基础设施完善,市民休闲观念较强,休闲方式丰富多彩,城市休闲化水平稳居全国前列。20世纪末,国内的许多学者对市民休闲方式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研究发现,目前学者对休闲方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不同群体或不同城市市民之间休闲方式的比较研究,而从时间维度长期关注一个城市居民的休闲方式演变的研究较为薄弱。华东师范大学旅游学系“城市休闲娱乐及其影响研究”课题组早在2004年就对上海、武汉和成都等长江流域城市居民休闲方式进行过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并对上海市民的休闲方式、休闲方式影响因素和满意度进行了重点研究。十年来,华东师范大学休闲研究中心对上海市民休闲方式、城市休闲娱乐区布局结构、城市休闲空间、城市休闲化水平等都进行过系统而深入的研究。2014年,课题组再次对上海、武汉和成都三个城市居民的休闲方式进行了大规模的问卷调研,这为本研究提供了契机和坚实的研究基础。本文以上海市民休闲方式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研、比较研究和因子分析等研究方法,对近十年来上海市民休闲方式的演变特点与趋势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结论一,市民休闲方式选择中网络休闲发展最为迅速。结论二,市民休闲场所倾向选择室内和社区,在参与休闲时“宅”的倾向性愈发明显。结论三,上海市民休闲活动参与趋同性特点明显,主要体现在休闲活动项目、休闲活动属性和休闲时间占有等上。结论四,休闲需求市场细分化凸显,一是男性更注重休闲活动对自身发展的帮助,而女性更倾向于娱乐消遣类活动;二是中高学历人群更趋于健身、购物、美食、旅游等解除疲劳、恢复身心的休闲活动,而中低学历者则越来越向往能够补充知识、开阔眼界、学习充电的休闲方式;三是中老年的休闲时间有所增加,越来越多相对比较富裕的中老年人愿意走出家门旅游度假、欣赏美景、品尝美食,他们对旅游度假的需求包括健康养身、怀旧思乡、经济实惠、舒适安全等。结论五,休闲方式影响因素可分为休闲支持因子、休闲保障因子、自我身心因子、消遣功能因子、提升功能因子和外部环境因子,休闲影响因素对市民休闲方式影响程度趋于平缓。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研究缘起、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相关文献梳理等内容。第二部分概述了选择上海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前期研究基础和问卷设计等内容。第三部分通过2004年与2014年两次调查问卷的分析,对上海市民休闲同伴、休闲活动、休闲场所、休闲花费和休闲时间等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第四部分是2004年和2014年两次调研中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程度群体上海市民的休闲方式进行比较研究。第五部分运用均值比较和因子分析的方法对上海市民休闲方式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第六部分是结论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