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是资本市场中联系各方经济主体的重要纽带,信息质量会直接影响整个资本市场的资源能否得到有效的优化配置。因为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可以通过高质量的信息披露得到缓解,当外部投资者更了解企业实际情况时,更易做出理智决策,从而提高资本市场整体的配置效率。但是,在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上,不少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方面仍存在明显问题,主要表现为缺少主动进行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信息披露的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导致证券监管机构每年都会处罚一批信息披露违规的上市公司及其高管;然而,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不断的自我完善和规范,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我国权益融资的要求较高管控严格,通过银行进行债务融资是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主要的资金来源之一。银行作为企业重要的外部投资者,如果无法及时有效的获得企业真实可靠的相关信息来对未来不确定性进行预测,很可能会由于这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潜在信贷风险而减少对企业的贷款支持;而如果贷款流向是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企业,银行能够提高风险预测的准确度,降低出现坏账呆账的可能性,更能保证资金的安全。因此,上市公司较高的信息披露质量,对其获得更多的银行贷款具有正面积极的影响。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传递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啄序理论为基础,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信息披露质量对银行债务融资的影响做了较为深入的讨论,还特别针对不同所有权控制和不同制度环境中信息披露质量对银行贷款的影响差异进行相对全面的论证。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具体结构和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以信息披露和银行贷款的现状为出发点,简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提出研究的问题,说明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其次,对本文所使用的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框架进行说明,并指出预期的创新点。第二章,文献研究及综述。首先梳理归纳信息披露质量的含义与衡量方式,回顾总结了国内国外学者对信息披露和企业外部融资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成果,以及国内外学者关于制度环境的定义及其与银行贷款的相关研究成果。在信息披露质量的定义方面虽并无统一的标准化定义,但可以看出高质量的信息披露都包括内容真实、可靠、完整、清晰明了和及时相关等基本要求;在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方式上主要包括使用替代指标、自建信息披露质量评价体系和使用权威机构考评结果。在已有的信息披露质量和企业债务融资的相关研究成果中,国外学者在研究空间上更为广泛对债券市场融资更重视;而国内学者在考察信息披露质量与外部融资关系时,更多的是关注信息披露质量和权益融资的关系,相较而言在债务融资方面关注较少,主要是考察国外对信息披露质量和银行贷款的相关研究结论在中国资本市场是否适用,大多从公司治理的特征出发,结合外部制度环境因素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故本文结合影响银行贷款的主要财务信息、企业所有权性质和外部制度环境来分析研究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对其银行债务融资的影响。第三章是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阐述理论基础,具体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不完全契约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啄序理论,并分别分析其对本文研究问题的影响。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分析信息披露质量和银行贷款的关系,结合制度环境变量对二者的影响,提出本文的主要假设:较高的信息披露质量,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更多银行借款;与国有企业相比,信息披露质量对银行债务融资的影响在民营企业中更显著;市场化较高的地区,信息披露质量在企业取得新增银行借款时能发挥更大的作用。鉴于市场化程度是一项比较综合的指标,为了更好的衡量具体制度环境差异的影响,本文将假设3细分为三个子假设进行研究,即3a:政府干预程度越低的地区,信息披露质量影响银行债务融资的程度越显著;3b:信息披露质量对银行贷款的影响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更明显;3c:在法治水平较高的区域,信息披露质量对银行债务融资的作用更显著。第四章是实证研究设计部分。本部分阐述实证研究的主要过程,首先是对信息披露质量、所有权性质、制度环境和公司质量等变量进行了选取和定义,说明样本来源,在借鉴总结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实证模型。第五章本文的实证检验和分析。对2008-2012年深市A股的筛选后的上市公司的主要变量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分析,之后运用所设计的模型对筛选后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首先是对全体样本进行回归,考察信息披露质量的差异对上市公司银行债务融资的影响;然后,基于我国特殊经济转型期,考虑所有权性质是否会造成前述影响的差异;最后,考察不同制度环境中,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银行贷款的影响。经过实证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和银行贷款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取得银行的信任和贷款支持;(2)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信息披露质量和银行贷款的正相关关系在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3)市场化进程较快的地区,信息披露质量在上市公司获得银行贷款中的作用更明显。具体而言,在政府干预程度低的地区,信息披露质量能够在企业贷款时具有更大影响;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信息披露质量对上市公司银行贷款的影响越明显;在法治水平较高的省份,信息披露质量在上市公司进行银行债务融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会更加显著。另外,为了进一步验证实证结果的可靠性,本文使用当年借款收到的现金代替资产负债表长短期银行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的增量,作为银行贷款的指标,对前述回归进行了稳健性检验,检验结果进一步支持了前述结论。第六章主要总结了前述研究的主要结论,并且基于前文研究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一方面概括综合了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指出文章的研究局限之处以及将来可供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另一方面,结合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信息披露和债务融资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如:上市公司应完善自身信息披露机制,增加自愿性信息披露的积极性;持续改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考核,并加以推广;加大信息披露监管,提高监管效率;加速金融体系建设,减轻信贷歧视;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干预,提高法治水平。本文的贡献主要在于:(1)在理论上,对于信息披露和企业债务融资的已有文献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归纳和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学术研究参考,丰富了信息披露质量和债务融资相关研究文献。(2)考虑地区间制度环境差异影响,研究在不同的市场化进程、政府干预程度、金融发展水平和法治水平中,信息披露质量对上市公司银行贷款能力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信息披露质量对债务融资影响提供一个较新的角度,在微观上为银行重视企业信息披露情况,提高信贷管理水平,同时在宏观上为深化地区市场化改革、减少政府干预、加快地区金融发展和提高法治水平,提供一定的经验证据。本文的主要局限性在于:(1)在实证研究中,采用的样本集中于深市A股,研究结果对于沪市上市公司是否适用有待研究。借鉴前人的研究方法,本文采取按照相关标准将总样本分组回归研究的方法可能并不十分科学,还有待进一步思考。(2)本文对于信息披露质量的衡量指标直接来自于深交所考评结果,虽然该考核结果比较权威,但其信息披露考核时的项目较多,并没有说明各个项目的具体评分规则和不同考核结果之间的实际差距,因此指标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如何更科学的量化衡量信息披露指标,也是将来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