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汉族居于主体地位,但少数民族也不少,且大多都集中在偏远山区,因此较之其他地区,贫困问题尤其突出,目前我国正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这些少数民族聚居地正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要讨论的鹤峰县隶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武陵山片区,武陵山片区位于中西部交界处,是中国14个连片特殊贫困地区之一,同时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对这个地区的精准扶贫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既有利于探索少数民族地区脱贫道路,又对精准扶贫理论的深入展开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立足于恩施州鹤峰县,在全面分析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和精准扶贫理论的基础上,对鹤峰县的贫困现状和贫困原因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恶劣的自然环境导致鹤峰县在脱贫致富上有着天然的缺陷;地方政府财政力量薄弱,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上效果不明显;地区人口素质水平低下使得内增因素无法起到作用。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精准扶贫战略,尤其是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各项政策进行大力支持,使得鹤峰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有了长足进展。本文从群众满意度、扶贫效率和扶贫效果这三个方面对鹤峰县的精准扶贫政策进行了科学的成效评价,通过实地走访、填写调查问卷和进行数据比较得出,大部分人对现在所实行的精准扶贫政策还是较为满意的,扶贫资金的运用效率和各项扶贫政策实施的效果都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基本上能够满足当下精准扶贫工作的需求,对该县的县域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也证明了精准扶贫在拉动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十分明显的正面效果。但同时也要看到,因为种种主客观的原因,精准扶贫政策在实施过程中,还是产生了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体现在扶贫政策不够平衡,减弱扶贫工作的预期效果;参与扶贫的部分工作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扶贫政策的实施使贫困户与原本处在贫困边缘的非贫困户拉开差距,部分人员心理上的失衡造成较为突出的社会矛盾;薄弱的县域经济只能满足基本扶贫需求,减贫任务艰巨;扶贫资金整合困难,很难达到预期目标;找准扶贫产业难等。针对这些精准扶贫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困难,本文结合鹤峰县自身存在的贫困原因,系统地提出进一步创新精准扶贫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产业发展带动扶贫进程;实现新型城镇化建设与精准扶贫的融合;注重提高精准扶贫参与者的人口素养;实现贫困区域联动协调发展这七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力争做到对症下药,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