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琼斯》中的“偶发叙事学思想”

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yk4130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十八世纪小说家菲尔丁在小说叙事中喜欢讲道理,其中更有很多关于小说叙事的道理,作者在讲故事之余,总是不断地阐发自己关于叙事的思想。《汤姆·琼斯》最典型。本文考察这些议论,发现《汤姆·琼斯》中,阐发叙事思想的那些文字,有两种状态:一是每卷首章菲尔丁直接以理论性文字阐发自己对小说创作的思考,这一部分文字曾被研究界广泛关注。二是在正文故事叙述中,作者依然不厌其烦地随意发表一些关于叙事的议论,因为这一部分文字,大多顺口而出、偶然而发,因此,本文将其称之为菲尔丁的“偶发叙事学思想”。这最后一部分叙事学思想国内外学界从未研究过,所以本文将尝试对其进行考察。   “偶发叙事学思想”,是相对于该书每卷首章的那些目标明确的“论道”文字而言的。小说每卷首章的议论文字涉及很多问题,大体来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对各种社会问题的议论,其二是对文学艺术阐发的议论,其三,文艺议论中又可分出专门针对小说创作而发的议论。相对而言在论述小说理论方面更为集中完整、更为体系。尽管每卷首章有这样的议论,在接下来展开的各卷故事叙述中,作家却依然“技痒难忍”,叙述故事之余,依然随意地、偶然地遣发关于小说创作的文字。菲尔丁总是时不时停下来以一种毋庸置疑的权威口吻对故事中的人或事进行一番或者离题或者切题的评论,这种议论文字有很多是专门讨论小说如何写、如何评价等创作理论问题。我们把这些“叙事文本”中偶然的、随意的、“论道”目标不很明确的叙事学文字,称为菲尔丁的“偶发叙事学思想”。   本文主要从原文文本出发,对这些具体的“偶发叙事学思想”文段进行分析。首先对“偶发叙事学思想”的类型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两大类:1、菲尔丁关于叙事技巧方法的论述。2、菲尔丁关于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总原则的议论。前一方面又具体细分为:菲尔丁论作家权威、菲尔丁论读者接受、菲尔丁论叙事详略以及菲尔丁论语言技巧四个层面。后一方面又具体细分为:菲尔丁论真实观、菲尔丁论假定性和菲尔丁论细节真实。从这些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菲尔丁有非常明确的理论意识,这是作家最新鲜的创作心得,对当今的小说创作仍具有参考价值,对考察18世纪英国小说创作的发展历史,更是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   十八世纪是现代小说兴起的时代,菲尔丁的作品就是其中的代表。伊恩·瓦特在《小说的兴起》中曾讲到,这一时期小说登上历史舞台的关键在于它的定义从fiction变成了novel。这一变化是现实主义风格在小说中应用和发扬光大的结果。菲尔丁的小说更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他以“自然、真实”作为自己的写作中心,力图用一种“历史”的笔法来再现现实。他的两大种类“偶发叙事学思想”,恰恰显示了这一革命性的历史趋势。
其他文献
本文以废名小说为研究对象,力图再现出这位难以方类的小说家进行新文体创造的过程。本文认为,要解开废名小说难懂晦涩之迷,并给予其褒贬不一的文体创格以合理的解释与评价,在
学位
石狮是中国传统雕塑艺术中的瑰宝.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历代的古都,遍布四面八方的名胜古遗迹,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各式各样的、各种不同的造型风
作为一种对人的价值的思考,先秦儒家性命思想探讨的核心是道德问题——换言之,在儒家看来,道德即人的价值所在。道德的根源、内容以及完成是这个问题紧密联系的三个方面,而落
学位
农村初中的学生在个性、家庭背景、学习风格、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都不同,表现在学习需求和能力发展上也不一致.这种差异被传统教育观念认为是教学的阻碍因素,教师力求在教学
目的了解已绝经及未绝经女性原发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对北京房山周口店地区40岁以上农村女性以问卷、体格检查和实验室
我们都知道,鲁迅将短短的三王墓故事演绎成一万余字的小说《铸剑》,对此,他给出的解释却是“只给铺排,没有改动”。究竟是为什么?本文从这个问题出发,将对经典三王墓故事和《
学位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既是课堂教学的讲授语言,又是学生要学习掌握的目的语。因此对外汉语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承担着目的语输入的重要任务。本论文以Krashen的输
学位
虹吸式自记雨量计在出现强降雨,特别是1日内连续多次虹吸后,需要进行虹吸订正,计算虹吸订正量时,一般要涉及到底水量及未虹吸量,底水量以不同的横坐标基准线查算时,其计算出
由于特殊的山区地形地貌条件和气候特征,山洪灾害防治历来是泾县防汛工作重中之重。通过开展山洪灾害调查和非工程措施建设,实现山洪灾害防御及时准确预报预警、安全转移撤离
“苦难”是知青小说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入手,研究知青小说苦难叙事的过程,揭示“苦难”主题在知青小说中的失重并探讨其因为。   本文将知青小说中的苦难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