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和越南山水相连、文化相近,两国有着悠久的传统友好关系。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因而中越两国的文化交流一直表现在语言交流活动中。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重要工具,随着中越两国社会发展趋势,学汉语的越南人和学越南语的中国人日益增多。因而,汉语和越南语的教学与研究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成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其蕴藏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因为成语能反映出民族文化的特征,所以通过成语我们可以了解一个民族的世界观、生活经验、精神文明以及历史文化。成语是组成语言词汇的一个部分,在汉语和越南语的词汇系统中都有着大量的成语。成语是一种固定词组,结构形式固定、涵义丰富、运用广泛。近年来,关于成语的本体研究以及成语对比研究有了丰富的成果,汉越成语对比的研究成果也不少。但关于汉越气象成语对比的研究成果较为罕见。因此,本文以对比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文化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对汉语和越南语的气象成语进行结构对比、语义对比、隐喻认知对比等方面的研究。本文采用定量统计法,在对“气象成语”概念进行清晰界定的基础上,从中国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成语大词典》以及越南阮如意主编《学生成语词典》、阮麟主编《越南成语俗语词典》等词典中,收集汉语气象成语220条,越南语气象成语190条。此外,继续统计汉越气象成语中风、云、雨、雪、霜、雷、电等七个天气词语的数量以及使用频率,探讨两种语言气象成语的来源。之后,我们针对汉越气象成语内部结构进行分析对比。在此部分,根据成语结构的对称性,本文将气象成语分为并列式气象成语和非并列式气象成语两大类。基于现代汉语语法结构分析法,对每一类成语进行结构合理性分析。另外,本文将汉越气象成语的语义进行对比,归纳总结两种语言气象成语的对应关系,包括完全对应、部分对应、无对应。接着,从概念隐喻理论入手,本文详细对比分析了汉越成语中“风”、“云”、“雨”、“雪”、“霜”、“雷”、“电”七种天气现象的隐喻意义,发现汉语和越南语中同一种气象所产生的隐喻意义不完全相同。最后,着重论述引发汉越气象成语中气象隐喻相似性和差异性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