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开道先生是中国第一代社会学家,从海外求学到社会学本土化的理论研究,从面向实际的应用研究和乡土实践到面向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宏观思考,再到建国后从事各种研究型的行政工作,他一生的学术生涯始终紧紧关注于中国的农村社会、农民生活和农业发展。20世纪2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正是中国经历深刻疼痛和巨大变迁的重要时期,也是杨氏思想最活跃、实践最集中、成果最丰硕的时期,这一时期他研究了农村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行动,提出了针对农村问题的若干解救途径,亲自实践了学院派乡村重建运动,探索了作为“农国”的中国社会工业化与现代化的道路。本文便以这一时期为历史背景,坚持社会学研究和历史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论原则,综合采用文献研究与比较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大量一手文献的文本阅读、逻辑整理、涵义解释和意义挖掘,来完整呈现杨氏的思想和实践,并考察其特征和价值。
首先,杨氏构建了农村社会学的理论体系,并策划了建设乡村的基本路径。他以农村社会为研究单位,以农村问题为剖析对象,通过对农民运动、农村自治、农村领袖和农村政策四因子的着重分析,从形式、制度、动力和内容四层面确立了解救农村的途径,其最终目的是为“改善农村组织、增进农人生活”。其次,在学理研究的基础上,杨氏积极参与燕京大学清河实验区的实践。他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组织了清河的实地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社会学解读,在此基础上指导整个实验区的经济、卫生、社会服务工作。他还通过与乡村建设学派的互动,在整个乡村建设运动中扮演了领导者、协调者和传播者的角色。最后,在宏观层面上,杨氏从“现代农业国家的基础与特征”、“农业国家如何工业化”、“农业在国家现代化中的地位与发展”三个方面详细诠释了“以农立国”的思想,试图探索一条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化进路。
本文认为杨氏的思想和实践整体上带有“三民主义”的精神气质,表现出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揉合并存的转型期特征,同时又无法超越改良的性质;它的现实价值体现在对当前现代化、具体农村建设和社会学学者的启示意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