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刺血疗法是中医针灸的传统方法之一,是指利用三棱针或其它针具刺破人体血络,放出适量血液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具有活血通络、祛瘀生新、消癞散结、清热解毒等功效。在临床上,笔者导师发现刺血疗法可以有效防治慢性肝病及肝硬化向肝癌的进展。课题组前期实验结果表明,刺血疗法可以逆转脂肪肝及肝纤维化,本研究在其基础上,深入探讨刺血疗法预防原发性肝癌(Hepatic cellular cancer, HCC)的疗效及机制。结合相关文献,课题组设计本实验,以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 DEN)化学法诱导建立HCC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刺血疗法对模型大鼠肝脏病理形态、肿瘤标记物及肿瘤血管生成促进因予的影响,探讨其预防肝癌的内在机制,以期为临床早期干预肝癌提供一种新方法。目的本实验以腹腔注射DEN制备HCC大鼠模型,在造模的同时,刺血预防组给予太冲、足三里、阳陵泉穴浅表血络刺血,造模结束后,观察刺血对大鼠肝脏病理组织形态学、肝指数、肝脏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异质体(Alpha-fetoprotein heteroplasmon-L3, AFP-L3)和a-L-岩藻糖苷酶(a-L-fucosidase, AFU)、肿瘤血管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 TGF-β1)的影响,以探讨刺血对HCC大鼠的预防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15只)、刺血预防组(15只)。模型组和刺血预防组腹腔注射DEN诱导建立HCC大鼠模型,2次/周,连续4周后改为1次/周,至13周止。自造模开始,刺血预防组即选取太冲、足三里、阳陵泉穴刺血,2次/周,至13周止,每次出血量0.2-0.3ml。造模结束后,10%水合氯醛溶液腹腔注射麻醉大鼠,取血和肝组织进行检测。称肝质量,计算肝指数;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EILSA法检测血清AFP-L3、AFU、 VEGF、TGF-β1以及肝组织VEGF、TGF-β1的表达。结果1.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HE染色显示正常组大鼠肝小梁、肝窦排列正常,肝细胞形态正常;模型组大鼠癌变细胞深染,细胞核多形,异型增生结节多,间质血窦丰富,部分可见大片坏死;刺血预防组大鼠癌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细胞染色相对均匀,仅见少量结节形成。2.体质量、肝质量及肝指数变化: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P<0.01),肝质量和肝指数均显著增加(P<0.01),刺血预防组大鼠体质量减轻(P<0.01),肝质量和肝指数均略微增加,其中肝质量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刺血预防组大鼠体质量增加(P<0.05),肝质量和肝指数均明显下降(P<0.05,P<0.01)。3.血清AFP-L3、AFU表达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FP-L3、AFU含量极明显增高(P<0.01),刺血预防组大鼠血清AFP-L3、AFU含量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刺血预防组大鼠血清AFP-L3、AFU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P<0.05)。4.血清和肝组织VEGF、TGF-β1表达情况: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相比,血清和肝组织VEGF、TGF-β1水平极显著升高(P<0.01);刺血预防组大鼠与正常组相比,血清和肝组织VEGF、TGF-β1水平一定程度上升高(P>0.05);刺血预防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VEGF、TGF-β1在血清和肝组织中含量均明显降低,其中VEGF的表达在肝组织中下调最多(P<0.01), TGF-β1的表达在血清中下调最快(P<0.01)。结论1.本课题采用DEN改良法诱导建立HCC大鼠模型,造模方法可靠。2.太冲、足三里、阳陵泉穴刺血能改善大鼠肝脏病理形态,降低肝指数,减轻细胞癌变程度。3.太冲、足三里、阳陵泉穴刺血可有效降低HCC大鼠肿瘤标记物血清AFP-L3和AFU的含量;显著下调血清和肝脏中肿瘤血管生长因子VEGF和TGF-β1的表达水平。4.本课题研究结果表明,刺血疗法对HCC大鼠具有预防作用,可以延缓肝脏癌变进程,其内在机制可能与下调肿瘤血管生成促进因子VEGF、TGF-β1的表达水平,抑制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