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几十年来,随着银行业竞争的逐渐放开,市场竞争的加剧,政府开始加强了适度竞争,扶植和扩大部分全国性和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这些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组建和发展,使我国银行业的竞争强度得到了很快的提高。我国加入WTO之后,随着2006年全面开放银行业承诺的兑现,市场竞争的深度和广度也愈来愈强。市场环境的转变对商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金融行业的竞争也日趋激烈。市场态势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客户需求成为主导市场方向的主要驱动因素。理论界和实务界尝试对银行的业务流程进行剖析和再设计,希望能找出适应当前市场变化的模式。这些研究大多着眼于客户需求,以考虑如何满足顾客需求为导向,由外部向内部,解构商业银行的业务流程。通过对这些业务单元的分析,希望通过对业务流程进行改造,将战略与战术与银行内部流程再设计的构想结合,关注提高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我们研究“什么是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有多强、如何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等一系列问题。商业银行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它除了企业的一般特性外还有其特殊的性质,目前对银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形成独立的完整的分析框架,因而在研究过程中必须采用以借鉴相关的理论如企业竞争力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等理论的研究成果作为依托并加以综合和深入。本文综合运用核心竞争力理论、竞争优势理论,价值链理论、钻石理论以及现代产业组织理论、金融经济学、战略管理理论、博弈论等理论,对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理论和核心竞争力的影响要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回答“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如何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本论文以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以及计量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借鉴相关理论,运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比较研究和综合分析相结合以及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多侧面综合透视了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本文提出了基于理论分析结果的综合评价研究方法,通过对商业银行的主要14个财务比率指标的主成分提取和分析,以我国主要的13家商业银行为例,根据计算结果对它们的核心竞争力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通过各个主成分的排序,分析我国不同商业银行的比较优势所在。希望对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研究做出一些贡献。本文共包括五部分,结构和内容如下第一部分:绪论。作为全文的起点,对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主要贡献、文章结构安排进行了阐述。第二部分:相关研究回顾。本部分首先分析归纳有关竞争力的理论。竞争力理论的研究是多视角多层次的,本部分将主流的观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按照视角的不同分别介绍了资源基础论、知识创新论、能力协调论、制度体制论等研究成果,对国内外竞争力研究的主要观点和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化的回顾。第三部分: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理论分析。基于对价值链理论和竞争力理论的分析和综合,本部分进一步结合商业银行的具体情况对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理论分析。首先,本部分分析了商业银行之于企业的共性与特性,着重分析了商业银行的特性,‘包括经营特殊性、规模经济性、网络媒介性、高风险性、外部性等。继而进一步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对其具有的优势和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系统的SWOT分析,深入剖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第四部分: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实证研究。本部分实证研究可大体分为两部分,首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实证研究,以评价和衡量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力现状。其次对影响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的因素进行逐个分析。不同于以往研究使用的定性方法或赋值方法,本文采用了严格定量数量经济学方法,对13家主要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以及在经营能力、风险管理、金融创新、资产管理方面的竞争力逐一进行解读。第五部分: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本部分根据第四部分的实证分析从研究结论和研究政策方面分别阐述。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主要可以用经营能力、风险管理、金融创新和资产管理四个因素来解释。本文根据我国商业银行在这四个方面的现状,结合第四部分的实证结果,分别提出了现实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创新与研究贡献在于:首次在商业银行领域运用了定量的研究评价方法。目前对商业银行这一特殊的盈利机构,应用价值链理论和竞争力分析的方法尚属于起步阶段,多数分析止步于定性说明和主观赋值。本文利用数量经济学的方法,基于客观可考的数据,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先解构,再综合,再逐一因素分析,通过定性与定量的结合,对我国主要商业银行进行了深入剖析,进而对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的现状进行了系统的把握,对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客观的参考,有助于我国商业银行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地提高其竞争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