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生态移民与原居地青少年亲子依恋的特征及不同依恋类型的生态移民青少年、原居地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差异性;(2)探讨亲子依恋、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对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影响,为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干预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以宁夏生态移民地区的755名生态移民青少年及706名原居地青少年为研究对象。第一部分中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家长版)和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PPA),了解生态移民与原居地青少年亲子依恋的特点以及不同依恋类型的生态移民青少年、原居地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差异;第二部分研究中以第一部分755名生态移民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应用青少年父母同伴依恋量表(IPPA)、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和家庭环境问卷(FES),分析亲子依恋、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对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的影响。结果(1)生态移民青少年亲子依恋量表各因子得分及依恋总分均显著低于原居地青少年,且母亲疏离因子在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男生的母亲疏离得分高于女生;12岁与16岁移民青少年的母亲信任得分高于13~15岁的青少年;在生态移民青少年与原居地青少年中,亲子依恋较差型的青少年行为问题严重程度高于较好型的青少年;(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行为问题各因子及内外化行为问题得分与亲子依恋、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不同量表中相关因素不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亲子依恋中的母亲信任(β=-0.27,p<0.01)、母亲沟通(β=-0.20,p<0.01)、父亲信任(β=-0.10,p<0.01)、父亲沟通(β=-0.16,p<0.01)、父亲疏离(β=0.38,p<0.01),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母亲关爱(β=-0.90,p<0.01)、母亲鼓励自主(β=-0.36,p<0.01)、母亲控制(β=0.75,p<0.01)、父亲关爱(β=-0.74,p<0.01)、父亲鼓励自主(β=-0.32,p<0.01),家庭环境中的情感表达(β=-0.48,p<0.01)、独立性(β=-0.71,p<0.01)与控制性(β=0.55,p<0.01)对生态移民青少年内化性行为问题的发生具有预测性;而亲子依恋中的母亲信任(β=-0.27,p<0.01)、母亲沟通(β=-0.21,p<0.01)、父亲信任(β=-0.12,p<0.01)、父亲沟通(β=-0.19,p<0.01)及父亲疏离(β=0.37,p<0.01),父母教养方式中的母亲关爱(β=-0.60,p<0.01)、母亲鼓励自主(β=-0.37,p<0.01)、母亲控制(β=0.80,p<0.01)、父亲关爱(β=-0.74,p<0.01)及父亲鼓励自主(β=-0.35,p<0.01),在家庭环境中,情感表达(β=-0.53,p<0.01)与控制性(β=0.44,p<0.01)对生态移民青少年外化性行为问题的发生具有预测性。结论(1)生态移民青少年亲子依恋各因子得分及依恋总分显著低于原居地青少年,生态迁移对青少年的亲子依恋产生了一定影响;男性青少年的母亲疏离程度高于女性青少年;移民青少年母亲信任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波动;亲子依恋与行为问题存在很高的相关性,亲子依恋类型越差,行为问题越严重。(2)亲子依恋、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因素可共同对生态移民青少年行为问题产生影响,又可对其产生独立影响。